江畔哀思
——读《楚辞》有感
楚地,江畔边,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悲凉,江水汤汤,衣裙扬扬,多少仁人志士于楚地唱出悲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穿过千年历史的帷帐,去触摸那汨罗江畔带露的文字,任蒹葭苍苍结成溯流的兰舟,踏向那久违的圣地。屈原——那个伟大的诗人,高官广袖孤立江畔: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一声悲叹!纵身一跃,一代诗人消失在滚滚汨罗江中。留下绝世之作,被后人编入《楚辞》,浪漫中悲凉。
曾经,那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器宇轩昂。“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光阴似箭,唯恐抓不住飞逝的时光,希望岁月来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美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承载了一代俊杰的志气。“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只要自己情志美好、精纯如一,长久以来的神形消损又怎值得悲戚!屈原怀着高洁的志向,走入仕途,走上为国家“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热血道路。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怎样的浪漫华丽,屈原以文人之笔写出自身高洁,更写出盛世风光,此等报负却落个“悔相道之不察兮”的哀叹。几载春秋,几轮贬谪,三闾大夫仍旧兰芷傍身,哪怕一次次被权贵陷害,一次次对君主失望,哪怕已经流落到沅湘之远,他仍旧不悔,不悔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重华之证”“帝阍之拒”“求女之败”又能如何?如何也挡不住他对故土楚地的深沉热爱。可是,在无数曲折的末尾,楚国败亡。一生把身心全权给予深爱的国家的屈原,他,他投江殉国!他仿佛只是一个灵魂,“上穷碧落下黄泉”只为一个出路,可是这苍茫世间怎能避世?哪里又有出口呢?“哀莫大于死”,他早已经历了太多煎熬,奔波了那么多地方,却始终没能实现夙愿。他的死,竟是让我觉得顺理成章!是啊,屈原太孤独了,也太渺小了。天地之大,山川、河谷、滔滔洪流、滚滚红尘……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生与死,对于浩荡宇宙来说,渺小而已。何况这世上早已知音不在,家国皆散,悲戚如他,也不过一死方可解脱。千年前汨罗江一跃,一代忠士,一代大家沉于江底。江畔仍旧留着他那千转百折解不开理还乱的惆怅和悲伤,每当读起《楚辞》,那个孤独的身影便再也挥不去了。就算楚风不在,就算时代变迁,那为少年才气开怀,“纷吾即有此内美兮,有重之以修能”的壮志;那为了无知音哭泣,“揽茹惠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的哀思;那为国家踌躇流泪,对天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那些那些,都不会磨灭,它们随着《楚辞》,永远流传于世,流淌在心。文字
付欣悦
编辑
赵辰宇
初审
赵千
审核
宿文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