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
Heinrich这是我在一个集卡论坛里偶然看到的一个了解幕后的仁兄讲的往事。水浒卡灵感来源是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志》,历时一年半,画师润笔费33万。
一、水浒英雄卡的制作缘起
据他说,当时统一大boss的公子是日漫爱好者,97年拿到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原画集》便爱不释手,大boss悲中带喜,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竟然被日本人利用并获得如此成功,在对世界年轻人上似乎比三国故事本身的影响力大,喜的是从中似乎看到了青少年对这种风格和形式的偏好,冥冥中有商机可循。
当时97年绘卷三国中透露将在两年后推出《绘卷水浒》(是原画集,不是卡片),boss决定两年之内拿出中国人自己画风的水浒画,以卡片的形式投入面饼,与绘卷水浒画集同期上市,让青少年看到自己国人画的中国风水浒英雄,而不是从小就对日漫风格改造的的古典名著根深蒂固。
97年末,统一内部例会发布了这个构思之后,负责美工那些职工都跃跃欲试,但boss说这套卡片宁可多花成本,从外面请人绘制也不用内部人员,因为统一美工的风格偏向卡通,不适合古典题材的绘制,最后锁定在——国画风格上!!!
于是从全国各地招了四五十名国画高手,聚到一起共同创作,越重要的人物由资历越深的国画大师担当把关,每幅的润笔费元,当年画了张画(加上高俅)都是按这个价格给予报偿。
呵呵,大家当年都是中小学生吧,以我们手里的零花钱来衡量,一张画块,张画是个什么概念!
二、水浒英雄卡的营销手段
在那个年代,的确没有网络营销,而小浣熊的电视广告也并未因为卡片的推出而特意制作。但是卡片的营销手段却利用了那个年代拥有,而现在已不复存在的一件武器——中小学生利用长时间户外活动所集结的信息网。
营销成功的另一点是将卡片分为天罡地煞两套分离进行的小型经济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们的收集习惯。
先说第一点,在那个年代,互联网没有普及,学生的业余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的。每个人都有好几个独立的人际关系圈:学校同学、补习班同学、邻居伙伴、球场球友、游戏厅机友、外加少量堂表兄弟姐妹。
这些人际关系都是相互交织的,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就近入学,所以小范围人际圈很稳固,每一个朋友都是至少一起玩过很久的孩子,完全不同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