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而张扬,耿直又书痴,三国演义中杨

杨修,字德祖,他是东汉末期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

曹操进攻汉中时,与刘备打得不可开交,进退两难之时,护军请问曹操晚上的口令,曹操随口说出“鸡肋”,杨修就让军士收拾行李准备天明拔营。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将杨修杀害,时年方45岁。

01

据《后汉书》记载,杨家自曾祖父杨震至父亲杨彪,四世太尉,可见家学渊博。杨修为人更加好学,少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不仅曹操喜欢杨修的才华,经常夸奖他办事效率高,连曹操的两个宝贝儿子,曹丕和曹植也喜欢他,经常与他在一起切磋诗文,谈论文章。

尤其是曹植,更是与杨修走得很近。曹操为了选择接班人,时不时地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训话,考查他们的才学和对天下大事的看法。

曹植每每请教杨修,所以总是能够顺利过关,曹操也更加喜欢曹植,却让两个儿子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和对立。

02

然而曹操对自己的儿子还是了如指掌的,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当曹操得知曹植受杨修的帮助才通过考验,非常气愤。

曹操回想起杨修曾多次恃才放旷,更主要的是为曹丕今后的执政扫平道路,即使曹操非常喜欢他的才华,还是狠心把杨修杀了。

不过杨修的才华确实了得,不仅诗文歌赋方面很少有超过他的,一生著作颇丰,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

杨修还非常聪明,领悟力超群。曹操命人盖了个花园,修好后去查看,二话没说,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却被杨修猜到是曹操嫌门太阔了,曹操虽然欣喜,但听说是杨主簿说的就心有忌恨。

还有一合酥、一担绢,以及曹操梦中杀人的故事,都充分地表明了杨修性格中聪明、观察敏捷却有实在恃才放旷的特点。

03

杨修与曹植关系特殊,而司马懿也是太子曹丕的伴读。曹丕与曹植相比,文采略输,但心计却多了一点,这与司马懿的指点有很大关系。

虽然同为曹操公子的得力助手,杨修和司马懿还是有很大不同。

曹植更多是在诗文上与杨修探讨,杨修毕竟是书呆子,不能政治和权术,不能在战略上帮助曹植。

加上他是袁术的外甥,政治观点上又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曹操不敢过分相信他,也让曹植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落在下风。

04

司马懿不同,他虽然也懂诗文,善写文章,但是更喜欢钻研谋略和心理分析。而且曹丕有一个团队非常厉害,你看看都是什么人?

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晋书》上说,这四人在曹丕身边号称为四友,其中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应该是汉魏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选,吴质心计深沉,文才也佳。

在这样一个对手面前,曹植应该是很困难了,杨修可能也觉得站错了队,但是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更改,生和死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只得咬牙忍着。

05

杨修的才华用在权谋上,只能是门外汉。他的文字功夫确实受人赞赏,若一直安分守己地做学问,不参与曹家弟兄的争斗,也许可以善终。

但是他在司马懿和陈群这些老谋深算的人面前,所有的聪明、才华和文字技巧,都是让他加速灭亡的催化剂。

当曹丕懂得在曹操远行时泣而拜,其他世子只会怅然自失时,曹丕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已经开始稳固了,接下来曹植的地位就直线下降,杨修之死也就是必须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