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自《三国演义》。一切都准备就绪,只差最后一项重要条件了。
2、彼一时,此一时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回》。随着时间的变迁,客观环境改变了,做事的准则和标准也要跟着改变。
3、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把天下搞乱极易,但使天下安定下来就极难了。这是司徒杨彪劝说董卓之言。其意是强调安宁天下之不易,应以国计民生为重。这话在任何时代都是当权者所应牢记的。
4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讨伐别人不是不可以,但须师出有名,要以有道之师讨伐不义之师,才合乎正道;让他人让位也不是不能,但必须是以有德者代替无德者,而不是相反。此言征战要合乎道义,治国要以德服人。
5、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治国的人一定要以奉公守法为重。此言领导者带头奉公守法、不徇私情,才能促进自觉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6、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古往今来,人们都是势利的,他们往往根据地位、权力、名望等外在之物来对待一个人,在这种世俗中,谁又能识别真正的英雄呢?
7、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天下的形势就是分裂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归于统一;统一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分裂。说明社会形式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8、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不能同时出生,但愿同时赴死。比喻友谊坚贞。
9、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济:帮助、接济、补益。要动武,务必要先显出不可抗拒的威风。武是刚,文是柔。用武有威猛、震慑之力,用文则有以德服人、笼络人心之效。如此,文武并用,威德相济,王霸之业自然不求而自立。
10、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做将领的人要有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打打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