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羕庞统法正都很有能力,谁有资格跟诸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在新版电视剧《三国》中,诸葛亮被关羽和张飞气得抹眼泪,这一点都不可笑,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不管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看到的都是关张二人对诸葛亮十分尊敬。

在刘备集团,诸葛亮一开始的军衔虽然不高,只是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但他“署左将军府事”,就是代理刘备行使权力,几乎所有人都要给他面子。真正不服诸葛亮的,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关羽、张飞、魏延、李严,而是另外三个人,只有这三个人,曾想过或有可能取代诸葛亮的位置。

关羽是对士大夫不太感冒,但是对诸葛亮却十分佩服,当年他要跟马超打架,诸葛亮一封信就把他摆平了:“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收到诸葛亮的信,不但打消了入川的念头,还把诸葛亮的信遍示宾客,可见骄傲的关羽,也是十分在意诸葛亮的夸奖。

关羽尚且把诸葛亮的赞扬当成光荣,张飞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军,一向对读书人比较敬重,连那个不靠谱的刘巴,张飞都主动上门示好,碰了一鼻子灰之后也没暴起杀人。

在刘备集团,魏延的地位仅次于关羽张飞,比赵云还高一截,但是他同样以诸葛亮为靠山,诸葛亮对魏延是十分器重。

诸葛亮掌权后,魏延的地位火箭式上升:建兴元年,受封都亭侯。这是魏延的第一个爵位;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准备第一次伐魏,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又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延和杨仪吵架动刀子,诸葛亮也十分包容,《魏略》说诸葛亮临终前,是把军权交给了魏延的:“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

在刘备集团,诸葛亮可以说是刘备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也没想过要取代诸葛亮的位置,他想的只是水涨船高,跟在诸葛亮身后分一块蛋糕,所以他才建议诸葛亮加九锡,结果被诸葛亮婉言谢绝了:“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李严和廖立一样,都自认为是诸葛亮的“副贰”,从没想过要当老大,但狂士彭羕就不同了,他眼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挤掉诸葛亮,自己坐上头把交椅,为达到这一目标,他还想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马超跟自己一起干:“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彭羕有多大才能不好说,但是找马超当盟友,就足以说明他看人的眼光有问题:马超连自己的父亲马腾和弟弟马休马铁都能抛弃,跟韩遂结盟后又反目成仇,这样的人怎么靠得住?

我们细看马超和彭羕的交往,就会发现马超实在是阴险,他把彭羕当成一条傻鱼钓上来,然后又送给刘备表忠心——彭羕的怒火和牢骚,都是马超勾起来的:“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彭羕自诩足智多谋,却连马超在拱火架秧子都没看出来,居然很轻率地掏了心窝子,还给刘备起了个蔑称叫“老革”。

本来背后骂皇上不算啥大罪,事情坏就坏在他的“朋友”马超身上。彭羕发完牢骚就走了,甚至可能把自己一时的失言给忘了,而马超却从这次谈话中发现了向刘备献媚邀宠的机会,他添油加醋一番汇报,彭羕就下了大狱。

彭羕并没有谋反之心,他只不过是想爬上高位抖抖威风而已,但是马超的报告,却令刘备起了杀心,连诸葛亮上表求情都没好使。

彭羕被最信任的朋友马超出卖,他最想扳倒的诸葛亮倒想拉他一把,从这一点来看,彭羕别说跟诸葛亮法正并驾齐驱,就连谯周郄正都不如。他的狂傲,只是一种自不量力而已。

彭羕不服诸葛亮,并一心想取而代之,最后没等诸葛亮动手,他就栽了进去,于是我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当时刘备集团总是把法正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庞统也曾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这两个人对诸葛亮是否服气呢?

这个问题,我们从《三国志》中也能找到答案:如果庞统和法正都活着,诸葛亮能不能成为“独相”、托孤大臣中会不会有李严,还真不一定。

读者诸君都知道,刘备称帝前,诸葛亮只是没有爵位的军师将军,刘备称帝,虽然封诸葛亮为丞相,但却没有让他开府治事,更没有封其为侯——诸葛亮封武乡侯、开府治事,都是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之后的事情了。

诸葛亮从军师中郎将晋升为军师将军,只是官升一级,但是法正可就不同了:刘备拿下西川,马上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刘备进位汉中王,又加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从官职上来看,法正在刘备集团的位置,已经堪比曹操集团的荀彧了:荀彧被尊称“荀令君”,法正就是“法令君”。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按照惯例,刘备称帝后选丞相,是应该选军师将军,还是该选尚书令?

汉朝为了避免丞相大权独揽,一般都会设置左右两个丞相,如果法正尚在,谁当左丞相、谁当右丞相,刘备是要好好掂量掂量的。

诸葛亮知道,在刘备面前,法正比自己吃香,说话也比自己好使。所以尽管法正嚣张跋扈,他也不愿意与其正面冲突,刘备伐吴失败,诸葛亮那句感叹,更能证明二人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是不同的:“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带的是法正,此前图取西川,带的是庞统,这两次重大军事行动,诸葛亮都只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法正帮刘备赢得汉中,连曹操都知道法正厉害,诸葛亮的粮草供应再充足,也只能被评为工作称职,是不可能因功封侯的。

同样道理,如果庞统没在雒城攻坚战中被流矢射中,而是跟着刘备一起拿下成都,那么他至少能跟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甚至可能更高,而诸葛亮可能还在荆州,为关羽收税以充军需——大家不要被演义小说骗了,当年董督荆州事的是关羽而不是诸葛亮,两人一文一武各有分工,诸葛亮并没有执掌荆州大印。

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刘备集团从纯正武将,都对诸葛亮比较服气和敬佩,这可能是因为诸葛亮在行政和后勤保障方面都做得相当好,但是挂着将军头衔的谋士们可就不同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将可以手底下见真章,谁能打谁不能打,比战功就行了;文官谋士们却不一样,谁也不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诸葛亮深谋远虑提出了隆中对,庞统也是攻克表示反对的。

这样看来,在刘备集团内部,至少有彭羕、法正、庞统三人未必会服诸葛亮。彭羕被杀时三十七岁,法正卒年四十五岁,庞统最可惜,阵亡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彭羕或许不值一提,但庞统法正却不容小觑,读者诸君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法正庞统都活到了刘备称帝甚至白帝托孤之时,谁会是刘备驾前首席重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