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集孙策立业

第九集孙策立业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退居江东,招贤纳士,结交英雄豪杰,率领父亲旧部,投于袁术帐下。孙策少年英俊,武艺高强,为袁术夺了不少城池,但总不得重用。孙策攻下庐江,得胜而归,袁术待他却甚是无礼。孙策经父亲旧部黄盖提醒,以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三千,回江东伺机东山再起。孙策路遇结义兄弟周瑜(洪宇宙饰),又得张昭、张纮辅佐,准备去攻打扬州刺史刘繇。刘繇和孙策相拒在神亭岭,刘繇扎营于岭南,孙策扎营在岭北。孙策想探看刘繇虚实,只带十三骑上神亭岭,进汉光武庙,焚香祭拜。刘繇部将太史慈骁勇善战,不听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出营,与孙策酣战。他俩从岭上打到岭下,从马上打到马下,最后弃枪厮打,打得难分难解,战袍被扯得粉碎,时至黄昏,风雨暴至,两下才各自收兵。孙策与刘繇大战,刘繇兵败,太史慈独力难当,引十数骑投泾县去招人马。孙策出战,在阵前挟死刘繇一员大将于糜,喝死一将樊能,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孙策因喜爱太史慈,和周瑜定计收服了太史慈。孙策打败刘繇后,又战胜严白虎、王朗等,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威震江东。他一面写表申奏朝廷,结交曹操(鲍国安饰),一面使人致书袁术取回玉玺。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孙策父亲旧将所说的玉玺换兵,玉玺在没能力的人手里就是块麻烦的石头袁术妄图称帝的时候就没人正眼瞧他。

孙策史料:

策并江夏,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彰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

其他记载孙策还有:

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

策当嗣侯,让于弟匡。

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三国志周瑜鲁肃传》及其注引: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长沙桓王在历阳,遣书呼周瑜。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王大喜,执瑜手曰:“卿至,谐矣。”

建安三年周瑜来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雋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时丹杨僮芝自署庐陵太守,策留贲弟辅领兵住南昌,策谓贲曰:“兄今据豫章,是扼僮芝咽喉而守其门户矣。但当伺其形便,因令国仪杖兵而进,使公瑾为作势援,一举可定也。”后贲闻芝病,即如策计。周瑜到巴丘,辅遂得进据庐陵。

策瑜是真的关系好啊,中道君臣惜别。史书上周瑜在孙策死后还是常提起他:

赤壁之战时周瑜:“兼杖父兄之烈。”

拒绝送质时周瑜:“今将军承父兄余资。”

周瑜遗书还在说:“瑜以凡才,昔受讨逆(孙策)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太平广记》:吴桓王(孙策)时,会稽生五色瓜。吴桓王时,金陵雨五谷于贫民家,富民家则不雨。

《庸盦笔记》:大乔在孙策死后,哭泣数月而卒。

还有很多史料就不一一举例了,有兴趣的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