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一作品毫无疑问是为中国文学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改变。相信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对这本小说故事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举例盘点,这《三国演义》与著名的“36计”都碰撞除了哪些火花吧!
一、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她的儿子们为争夺权力而争斗起来,曹操于是决定抓住此次机会来击败袁家兄弟,他驳回了曹营诸将想要立即出兵的想法,胸有成竹地说:“二袁尸体必会被公孙康送上门来。”于是下令班师,静观辽东局势。
果然,公孙康对二袁归降一事心有疑虑,一方面担忧如若收留他们,公孙康自己必有后患,且定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另一方面,自己又怕曹操进攻辽东,自己也许需要二袁相助,一同抵御曹操。公孙康思来想去,又派人百般打听,最终收容二袁后,趁其不备一举拿下,还割下了他们的首级,派人送到了曹营之中。
曹操笑对众人解释:“公孙康向来惧怕被袁氏吞并,必会猜疑二袁的投降之心,如若我们急于出兵,定会造成他们合力顽抗。于是我们退兵,他们自会兵火相向,果然不出所料!”
隔岸观火与“坐山观虎斗”的意思相近,都为“在敌方内部矛盾激化时,应静心等待,让他们互相残杀,待到双方力量削弱自行瓦解之时。”
二、指桑骂槐
公元年,曹家大军逼近江陵欲进攻孙权,曹操给孙权下战书道:“我奉献帝之名前来讨伐罪臣,如今刘琮已然投降,刘备战败逃走,我亲率八十万水军,欲与将军一决胜负。如若投降,将军可免血光之灾!”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众人对是否降曹争论不已。此时,诸葛亮前来,和鲁肃、周瑜对当下的局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劝服孙权下定决心,与东吴之兵一同对抗曹操。孙权做下决定后,抽出刀来劈碎桌案一角道:“从现在起,谁人再说投降,便如此案同一下场!”在场人人自危。
孙权这一刀下去,意图警告那些主张投降之人,这“敲山震虎”的做法,起到了强行压制的作用,有效地统一了内部意见。
三、美人计
貂蝉是东汉末年一歌女,她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同时也是王允的养女,她承了王允的养育之恩,时时刻刻想着该如何报答王允。一日,王允向貂蝉寻求帮助,原来他一直都想除掉董卓,董卓此人非常好色,他想派貂蝉前去使一美人计来除掉董卓——在他看来,董卓便是天下霍乱的根源,除了董卓,天下便能太平。
貂蝉觉得这是自己报答王允的机会,于是便答应下来。王允将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把她献给董卓,吕布与董卓皆是好色之人,从此之后,貂蝉便周旋于二人之间。
吕布自貂蝉被董卓收入府中之后便心怀不满,一日,吕布趁董卓上朝时,潜入董卓府邸探望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向吕布哭诉自己被霸占之苦,吕布无比愤怒。此时董卓回府撞见吕布,立刻刀剑相向,吕布飞身逃走,后在王允的撺掇之下将董卓铲除。
四、苦肉计
赤壁之战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计,一日夜里,黄盖来到周瑜帐中商议计划。周瑜提出派一人去到曹营诈降,黄盖自告奋勇领下此重任。
当夜二人定下了这“苦肉计”:周瑜让麾下将领们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三个月破曹,黄盖此时反驳道:“不用三个月,如果这个月不能破敌,我等就早点投降。”
周瑜听后大怒:“你敢动摇军心,我此刻就要斩了你!”黄盖一幅瞧不起周瑜的模样:“我乃东吴三世忠臣,南征北战时,你还没有出生呢!”在场将领们纷纷跪下替黄盖求情。
周瑜恨道:“我看众将的面上饶你不死,打一百军棍!”于是黄盖被武士们压制住,没打到五十下便已经皮开肉绽,几次晕死过去。此时黄盖的好友阚泽便拿着黄盖早就写好的降书前去曹营诈降。
不久后,曹操便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说是只要见到插有青牙旗的船便是黄盖来投降了——曹操没想到的是,赤壁战中,黄盖引火船冲入曹营,火漫江河,将曹操用铁链连起来的几千条船烧成了灰烬。
自此,世间便多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