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文字记载,貂蝉的结局可概括为4种:1、董卓和吕布二人死去后,貂蝉选择归隐乡下,远离权谋斗争的中心,过上了风轻云淡的生活;2、吕布杀了董卓后,貂蝉选择了自杀;3、吕布死后被曹操赠予关羽,关羽认为她是红颜祸水,本欲杀之,却在听完貂蝉的抗辩后心生怜悯,派人把她送到一个叫木耳村的地方,此后貂蝉再未出嫁,就此终老;4、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相伴老去。
貂蝉的一生颇具传奇,传说她降生后的三年里,村口的桃花和杏花即开即谢,连一天都不会超过,长大后被司徒王允于偶然的机会下收为义女,专为“有一天堪作巧用”,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人心向背之时,司徒王允也将他预备的棋子一颗颗摆上台面,貂蝉就是其中极重要的一颗。原版的《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交代貂蝉的下落,但是许多其它的典籍或戏折中却有涉及。
在版的《三国演义》交代,貂蝉最终在董吕二人死后,厌恶权力争斗,悄悄选择了归隐,此后有白云远山相伴,再无权谋险恶之祸患,安然度过一生;第二种“自杀”的结局之说则出自于日本的《三国志》及央视版的《三国》,描述貂蝉在结束自己的使命后,为全声名志节而毅然自尽。至于三种貂蝉归老之说,似乎也有实据,如今的山西忻州忻府区木耳村里,确实有貂蝉故居,且供奉有貂蝉的祠堂,供后人瞻仰。最后一种说法是出自世间遗留的一本《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传说正是貂蝉在尼姑庵时所著述,言明了自己的政治贡献,以正史名。
纵观貂蝉的人生,可能恰如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所述:“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
无勇
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红粉英雄真可畏哉。”如今看来,其智计过人,利用性别的柔弱优势断钢净秽,这一壮举与胆识,当时又有几个男儿能比拟呢?“男儿智计皆谋断,女儿智计却笑谈,”所谓的红颜祸水,不过亦是杀智计谋前程,历史是否公平,后来人终有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