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向500年后学习,才有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场决定三国鼎立的战役,即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条害人之计。然而,诸葛亮艺高人胆大,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因为,诸葛亮算死了两点,所以才胸有成竹,(1)这些天必有大雾,(2)曹操多疑的性格。于是,等到大雾来临这天,诸葛亮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这个桥段主要是塑造诸葛亮胆识和智慧!

然而,在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真做过这件事吗?其实草船借箭是虚构的!如果说一定要有,那也是诸葛亮向多年之后的唐朝张巡学习,这才有了草船借箭的军事神话!

年冬,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即“安史之乱”。这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张巡,却在叛军凌利的攻势下,激奋昂扬奋力平叛。张巡一生有两场重要的保卫战,即:(1)雍丘、宁陵抗敌,(2)睢阳保卫战!

历史上此人争议很大,在睢阳保卫战中,一面是坚持抵抗到底,拒不投降后战死,一面在没了粮食与后援时,将城内之人充作军粮。所以,张巡也被很多人攻击。但不管如何,此人抗击叛军的功劳,以及战斗到底的精神,非常令人佩服!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雍丘之战中,张巡智慧表露无疑!因连日作战,城里弓箭用完了。于是,张巡让士兵把草人夜里放下去,敌人发现后,拼命射箭,一直射到天亮,才发现是假的,后悔不已。就靠这一计策,城里多了数十万支箭。

随后,一连多日,张巡都采用这个计策,叛军屡遭戏弄,让张巡获得了很多弓箭。当然,后来叛军也不上当了。于是有一天,张巡将真人放下去之后,叛军大笑不止,结果这些“草人”挥刀杀向敌营,把敌人杀得打败。

所以,罗贯中在写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主要采用的是张巡草人借箭原型。为什么说“主要”呢?因为三国期间还有一件事,或许也给了罗贯中一些影响,才创作出“草船借箭”。

原来,年,赤壁之战的前夕,孙权驾船去前线侦查敌情,结果被曹操军队发现,万箭齐发,箭都插在孙权座船的一侧,使得船发生侧倾!这时,孙权下令掉头,让船的另一侧受箭,这样就使得船取得了平衡。后来,孙权才顺利离开!

张巡是真借箭,孙权是为逃生。但在这两个故事的激发下,罗贯中才虚构出草船借箭之说。客观上说,草船借箭这个招数并不靠谱,因为如果曹操用“火箭”,诸葛亮怎么办?估计就真成了“诸葛火亮”或“孔明”了!

有朋友要问了,同是在夜晚,叛军对付张巡时,为何不用“火箭”,道理很简单,是因为对付的是人,用“火箭”意义不大。但对付诸葛亮的木船,用“火箭”却能带来致命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