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逢乱世,胸怀壮志,宏图文韬,武略用兵,最终在三国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它整个统治阶级等于说是被宦官和外戚把持着大权,而曹操的诞生恰恰也是这两者直接的一种结合,曹操本身也算是宦官之后,其祖父曹腾也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曹腾字季兴作为一个受人看不起的一个官二代,他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他爷爷曹腾,父亲曹嵩给他弄到了个大司农这么个位置,就相当于今天的中央财务部长。
虽然他的父亲位高权重,但是呢,就其他门阀来说,世家来说,他自己出身就显得有点卑微了。
黄巾之乱甲子年爆发了黄巾之乱,搞得老百姓没有活路了,作为一个会点巫术的张角于是振臂一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全国便出现大规模的黄巾军。
曹操处于他当时的政治立场,当然是维护东汉王朝的,于是曹操参加了这个镇压黄巾军,并从中脱颖而出,当时首都洛阳治安极差,谁都管不住呀!于是委任曹操为洛阳北督卫(相当于洛阳北区刑警大队长),他凭借过人的胆魄,敢下决断,在短时间内维持住了洛阳的秩序。
东汉年,朝纲大乱,董卓趁乱占据京城,挟持汉献帝,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由于董卓专权残暴,各地豪强组成讨董大军,袁绍发起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那是积极响应啊,在当时董卓还是非常重用曹操的,本可以平步青云,但他仍然是有自己的情怀和理想。在曹操效力董卓之时发生了一段三国演义非常经典的桥段
《曹操献刀刺董》
十八路诸侯在袁绍,曹操等人带领下,将董卓逼出了洛阳,准备退回长安,曹操带着自己五千人马追上董卓部队与董卓大将徐荣打了一仗,险些丧命,幸亏他堂兄把马让给他,这让曹操损兵折将,而各路诸侯名为讨伐董卓,实则各怀鬼胎,曹操孤军奋战,战败而还,决心独自发展。
回到了兖州,因黄巾军余部战败之后,在山东占山为王,混在各地打劫点粮食为生,于是曹操便把这些黄巾军余部全部招抚。
大兴屯田,因为黄巾军大部分都是农民起义军,擅长这些,为恢复东汉末年时期那种乱象,发展经济,安定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年,曹操开始了统一中国北方逐鹿中原的行动,首先率军至洛阳,迫使汉献帝迁都许昌,从而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是打掉了袁术称帝,又打掉了吕布,再各个击破袁绍,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誉天下,又占据冀州,青州,并州,三州兵精粮足,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善纳良策,表现出了诡诈多奇,攻守兼备,攻敌弱点,集中兵力的用兵谋略和出众的指挥才能与袁绍短于筹谋,士强傲躁,不善用人的弱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建安五年十月,官渡之战的胜利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操五十岁时觉得已经开始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于是建安十三年(年)开始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曹操的这次南征赤壁之战,只能说胜利一半,虽说孙权吃了败仗,但败到刘表那的,大部分还是被刘备和孙坚瓜分了,荆州北部包括襄阳那一块,还保留在了曹魏手中,这个地区就成为此后整个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对付刘备和孙权最重要的据点。
赤壁战败以后,曹操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放求贤令,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为后期魏国的强大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安二十年(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