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其实是说了这样的故事

文/文史闲谈

《三国演义》到底说了个什么故事?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先生以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依据创作的长篇文艺小说,作为咱们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历来受到无数读者朋友们的青睐。对三国故事的讨论一直也是很多朋友乐此不疲的事儿,往事越千年,那段峥嵘历史本来的面目,已经没有办法完完全全,毫无争议的呈现出来。那么作为文艺作品,《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名著所诉说的故事,您看懂了吗?小编今天简单帮大家做个总结。

三国

首先故事开篇作者就给出了故事发展的主旨: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通篇以东汉末年至晋朝建立的时间线为基础,描写了自公元年黄巾起义,大汉陨落开始至公元年三国归一,晋朝建立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由集中统一的政权到皇权衰落,群雄逐鹿,三国鼎立,晋朝代魏,三分一统,再度集中统一的历史演义故事。从开始到最终其实都是这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汉末群雄

我们说所有经典的,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其骨子里都是悲剧,《三国演义》这部广为流传的名著当然也不例外。三国虽然气势磅礴,格局宏大,但实际上还是一部悲剧小说。什么是悲剧?根据鲁迅先生的说法,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原句出自《再论雷峰塔倒掉》: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三国演义》是这样的悲剧吗?是的。

实际上我们读者所喜欢的三国演义是非常脸谱化和戏剧化的。这种脸谱化的情结主要托付于小说中所塑造的最突出的几位人物。比如奸雄曹操,昭烈皇叔,诸葛武侯,武圣关羽,飞将吕布等等。而这些角色的人设其本质都是悲剧人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曹操的悲剧在于人言可畏。曹孟德在书中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代表真正的强者。强者的悲剧不在于不能成功,而是事与愿违,无可奈何。曹操的理想并不是篡夺汉室江山,相反他一生都在剿灭衰败汉室的敌人,匡正天下,但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篡权者,是奸雄,汉贼。

曹操

刘备的悲剧是求而不得。刘皇叔是全书中最有毅力,最能够坚持的人,屡败屡战,终不为下。但是人力有时而极,匡扶汉室的理想到头来不过是黄粱一梦。

关羽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之一。身长八尺,面如重枣,武艺绝伦,忠义无双。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五关斩六将,杀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傲上不辱下,恃强不凌弱,孤高绝尘,义薄云天。强极必伤,如此完美的武圣是桃园结义第一个陨落的英雄,有人说关羽的死亡,代表三国故事理想的破灭,在这样充满权谋诡道的乱世里,忠义的最后结果只能是毁灭。

关羽

诸葛丞相代表三国正义和智慧的化身,投身弱小和志在光复汉室的刘备,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祭东风,气周瑜,排八阵,造连弩,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慧极不寿,多年的独木强撑耗尽了这位智者的所有心血,五十四岁的诸葛丞相病逝于军旅,秋风五丈原是一曲无力回天的悲歌。

诸葛亮

正义与邪恶,光明和黑暗,权谋与奋斗,成功和失败,背叛和忠诚。短短百年,都归尘土,实际上《三国演义》所有的结果,作者都已经在开篇杨慎的《临江仙》里给过了答案——是非成败转头空。

桃园之誓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无论结局如何,发出自己所有的光芒,把说法留给后人,大概就是这部经典名著今天所给我们的积极意义吧!

你喜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吗?最喜欢其中哪位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呢?欢迎留言讨论。

单选

你最喜欢的《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是谁?

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周瑜吕布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