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们肯定是看了生死疲劳之后,才决

中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20513/10821054.html

我最早读过写中国农村的作者是余华。

当时他的《活着》,全程让我读得一口气都没喘上来。直到读完为止,才深深地呼了口气。

活着讲了一个时代背景下,徐福贵悲苦的一生。福贵出生富贵,但家道中落,他的人生和家庭,因为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真的,当时对于一个中学生的我来说,这是我看过最悲苦的人生了。对于当时出生就不愁吃穿的90后,真的难以想象那样的凄惨和无助。

后来知道莫言是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激动万分。

获奖的那周,马上去图书馆借了莫言的一堆书,看得也让人“不适”。特别是《檀香刑》里面对于古代毁灭人性的刑法描写得淋漓尽致,感慨这世界除了《活着》的天灾,尽也有如此惨不忍睹的人祸。

觉得余华和莫言的文字简直就是绝配。

余华也拿《生死疲劳》和自己的《活着》进行了组合。

他说:"我觉得假如要用我们中国文学里面的某一本书来解释《活着》写的什么,用《生死疲劳》是最好的。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你要解释《生死疲劳》讲的是什么,那就是《活着》。"

但当时的自己还是太肤浅。

后来,读得书多了,竟然觉得这两位文学大师,简直就是幽默家。

不仅文字也是,生活中更是。

在读莫言的《生死疲劳》的时候,觉得世间的小说竟然可以写得如此传神生动,

感慨莫言思想深度的同时,也觉得这老头着实是个生活家。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在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到莫言的五部作品:《蛙》《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均已成为当下流传甚广的文学经典。

莫言获奖时也调侃说:我觉得评委们肯定是看了《生死疲劳》之后,才决定给我这个奖的。

可见,《生死疲劳》在莫言心中的重要性,也确实文字幽默风趣。

这本新版的《生死疲劳》,特别收录了莫言的书法打油诗和莫言漫像,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发布会上,莫言和余华这两位文学巨匠,互相吐槽真是好玩极了。

原来,他俩当年不仅是同学,居然还是室友,是上下铺的兄弟。在写作途中偶尔对视一眼就会双双失去灵感的那种,后来,莫言去捡了基本废弃的挂历,用挂历挡住中间的缝隙,阻挡视线两人才能继续写下去。

在余华发表《活着》的时候,莫言曾经写文章夸过余华,说余华当年是个“古怪而残酷的青年小说家,以他的几部血腥的作品,震动了文坛”,后来有幸与他同居一室,逐渐对这个“诡异的灵魂”有所了解。

莫言还说自己当初写了十部长篇的时候,看到余华才写了三部,就有种心理上的满足,结果余华一部《活着》就卖了数千万,这谁能干过他??

真的爱上了余华和莫言这两位文坛大佬“说相声”。

在谈及第一次阅读《生死疲劳》的感受,余华坦言:"第一个感觉是很嫉妒,写得太牛逼了!""第二次读的时候是高兴,我为莫言高兴,也为我们中国的文学感到高兴"。

为了参加新版《生死疲劳》发布会,余华特地重读了这本书,"每个段落都紧紧地抓住了我","既看得热泪盈眶""又不断地在笑"。

但余华话锋又一转,不忘调侃起自己的老友:"虽然我看哭了,不过莫言更容易哭,他看个电视剧都哭。"

莫言夸奖《生死疲劳》说,这本书是自己遗憾最少的作品,还坦言,如果自己只有两部作品可以传世,那么一定有一本是《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生死疲劳》用六道轮回的形式,讲述了西门闹先后投胎成驴、牛、猪、狗、猴,最后投胎成一个有缺陷的大头婴儿的故事。

莫言用驴、牛、猪、狗、猴……动物视角审视人类的世界,每一次视角里,都是一次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历史。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像极了西方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莫言的又集合了中国历史和和背景,《生死疲劳》是中国的《百年孤独》。

生死疲劳不仅写了地主西门闹的六世轮回,也从这个冤死的小地主身上,反射了农民和土地不可割舍的情缘。

“生死疲劳”这四个字是佛教用语。有句话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也是《生死疲劳》书名的来源。

驴、牛、猪、狗脑子里的记忆和行动上,都是为了生。

每个动物都对应一个相应的时代,比如文革时期、大跃进……

但现存的都将成为历史。

所以毫无例外的,生与死都是一种挣扎,这个就是生死疲劳。

余华说他最喜欢的是"猪"。他说:"只是描写猪打架,我都感觉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辉煌,《生死疲劳》里的猪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过去的文学和未来的文学里最厉害的一只猪。"

其实猪撒欢是第三世轮回。

猪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吃吃喝喝睡睡觉。是最没用,也是最安稳的。

但就是这样一只猪,活出了不一样的猪的人生。

地主西门阔之所以会参与轮回,是因为当初他死得不甘心。他觉得自己死得很冤,才找阎罗王讨说法,阴差阳错进入了动物的轮回。

经历前面的几十轮回,这时候猪撒花心里的怨气什么的也平了,生的记忆慢慢退化,准备好好过自己,就玩高兴就行了。

猪撒欢出生于全民养猪的时代。所以,找到自我的猪,最后成了猪王。

但是人的一生不能只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

虽然是猪的外形,但是却有人的记忆和情感。最后,为了救一个孩子,而牺牲了自己。

看莫言的《生死疲劳》,可以了解那个年代的人情世故,透过动物的视角,了解那个远去的,农民和土地深深联结的年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