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大概大家都比较熟悉,是出自小说家的口中。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这两个人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个绰号,也都是一时英髦。在网络上还流传这样一句话: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普遍流传这句话是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小编特意去找《三国演义》包括嘉靖本《三国演义》,都没有找到这句话,大概是谣传出来的。不过即便如此,法正、刘巴确实是刘备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
法正、刘巴加入刘备集团的过程
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这两个人的缘分还是比较深的,二人都是荆襄名士;名号都是由荆襄高隐庞德公评点出来的;刘备访问名士司马徽的时候,司马徽也只推荐了这两个人。于是《三国演义》在这个基础上夸张了一下。
子初和孝直是刘巴和法正的表字,其实这两个人物的缘分并没有那么深,如果说有的话,只能说法正和刘巴是刘备集团第一代和第二代尚书令,在没有录尚书事、平尚书事的权臣的情况下,仅从王国这个体系上来说,可以视作政治上的二把手。当然所谓的汉室难兴就是无稽之谈了。
首先来说一说二者加入刘备集团的过程。法正本来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他本身是关中地区右扶风人,避难进入到益州,就是所谓的东州士,后世津津乐道的东州集团。在刘焉时期,东州士作为刘焉的嫡系力量打压益州本土派系,也得到优厚的待遇和地位;刘璋时期的东州士的地位有所下降,也导致东州士对刘璋的忠诚度降低。法正就是一个例子。
法正与益州别驾从事张松关系不错,张松是一个十足的二五仔,他认为刘璋不是一个能够在乱世中生存的人物,希望让刘备接管益州,劝刘璋与刘备结交,并且力举法正为使者。法正也是一个二五仔,他和张松密谋支持刘备取代刘璋,就这样加入刘备的阵营中,调转枪口对抗刘璋。
法正上杆子与刘备接近,刘巴则恰好相反。刘巴是荆州零陵人,当时名士。建安十三年(即公元年)曹操南征,刘表去世,刘琮先继承荆州后向曹操投降,刘备无力对抗曹操,只好向江陵撤退。刘备在荆州有极高的名望,很多人选择跟随刘备一起撤退,荆、楚群士从之如云,但是刘巴却北上投奔曹操。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派刘巴招纳长沙、零陵、桂阳荆南三郡,刘备也顺利地扫平荆南地区,刘巴无法北归,南下到交州躲避刘备。刘巴与交趾太守士燮不合,于是又向西进入益州投奔刘璋,也算是东州集团的一员。刘璋选择迎接刘备入川,借助刘备的力量对抗张鲁时,刘巴极力地阻拦,但是没有成功。建安十九年(即公元年)刘备花费三年时间终于消灭刘璋,刘巴是避无可避,最后只能向刘备投降。
法正、刘巴对刘备集团的贡献
法正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的第一任尚书令,刘巴是第二任。法正和刘巴都有政治上的贡献。消灭刘璋后,法正劝说刘备娶遗孀吴氏为妻,拉拢吴懿、吴班等吴氏势力,又劝说刘备任用名士许靖,利用许靖在益州的声望;后来法正、刘巴与诸葛亮、伊籍、李严共同制定了《蜀科》,奠定了蜀汉法律的基础。虽然法正与诸葛亮在法律宽严问题上有过分歧,但是这也并不能否定法正的贡献。
另外在刘备在与刘璋交战时承诺,如果消灭刘璋,成都府库中的所有财物,全部都赏赐给部下。结果进入成都以后,刘备的部下果然都把府库搬空了,导致益州的财政出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军资。在刘备为这件事发愁的时候,刘巴提出一个建议:制造虚币大钱直百钱投入到益州的市场流通中,用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直百钱换取商品。虽然这件事一直被视为刘备集团或者说蜀汉的污点,但确实帮助刘备搜刮财富,解燃眉之急。后来直百钱也成为蜀汉长期流通的货币。
在军事上,法正更是有着卓越的贡献。曹操消灭张鲁占据汉中,却没有听从刘晔、司马懿的建议继续南下进攻刘备,而是选择暂时撤军。于是法正抓住了这个机会,提出所谓的汉中三策,力劝刘备进攻汉中。从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年到年),刘备终于击败曹操拿下汉中,保护益州的安稳,也成为蜀汉前中期北伐的基地。
在汉中之战的过程中,黄忠斩杀夏侯渊可以视作一个转折点。夏侯渊是曹操布置在西线的主帅,前期一直将刘备阻挡在阳平关外。刘备转换阵地,转移到汉中南部的定军山,先进攻张郃的东围迫使夏侯渊分兵救援张郃,再火烧南围引诱出夏侯渊,最后命令黄忠乘高突袭、斩杀夏侯渊。定军山之战后到曹操进入汉中之前,刘备集团掌握了汉中战场的主导权,极大打击了曹军的士气。而攻杀夏侯渊的这个决策就出自法正的手笔。
法正、刘巴之死对刘备集团的影响
刘备进位汉中王,法正成为尚书令,可惜第二年就去世了。法正的死对刘备集团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法正可以说是一个很优秀的谋士,而此时正是战争之际,这样一个人才的去世必定是有所损失。更重要的是法正与刘备的关系很亲密,可能会对刘备的一些重大决策造成影响。
比如说江东集团突袭荆州杀死关羽,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一定要出兵讨伐孙权。结果在猇亭、夷道被陆逊打得大败而归,导致蜀汉国力元气大伤。事后诸葛亮就感叹,如果法正还在世,就能够阻止刘备东征的计划;即便阻止不了,也不至于让蜀汉军队败得这样惨烈。可见法正与刘备的关系以及诸葛亮对法正智谋的肯定。
相对而言刘巴的影响就比较有限。法正去世后刘巴继任为尚书令,他与刘备的关系却不像法正那样亲密。由于他在之前屡次逃避刘备的招揽,后来加入刘备集团后也变得有些谨慎恐惧。而且刘备对刘巴也不像法正那样重视。
比如说刘备准备称帝的时候,刘巴认为这个时候不应该称帝,而是趁曹魏创立、中原地区人情背离的情况下继续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揽忠于汉室的力量。于是刘巴和主簿雍茂劝谏刘备暂缓称帝。刘备不仅不听从,反而找借口杀死雍茂,称帝的各种文章也是由刘巴来撰写。不久后刘巴去世,异军突起的李严成为第三任尚书令,对蜀汉政权来说也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波澜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