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同学之情这样的同学关系叫

中国文化重人伦。五伦之中有朋友。但三国时代是个乱世,这个时候的人,连亲兄弟死活都不管,何况老同学。

书中写到的情况提醒我们,有些同学很危险。

一、刘备、公孙瓒

他们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卢植,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是一军统帅,卢植的老师是大儒郑玄,郑玄求学的马融也是大儒。所以,从学问师承来说,这两位都有一定的根基。

两人之中,公孙瓒是官二代,事业起步比较早,一出场就是一方诸侯。刘备那个时候还是个体编织的小手工业者。国难当头,刘备拉上关、张两位老弟到处投靠实权人物找机会。

哥儿仨先是跟着刘焉、卢植镇压黄巾军,朝廷不过给了刘备一个县尉之类的小官。张飞鞭打督邮闯了祸后,刘备丢了官,又跟着皇族刘虞替朝廷维稳。

此后,老同学公孙瓒推荐刘备担任自己手下的别部司马和平原县令。县令是一把手,别部司马手里也有一些军权,公孙瓒对刘备应该说是很不错的。

公孙瓒对刘备不错,刘备对公孙瓒怎么样呢?

公孙瓒比较大方,给了刘备两千军马。这样,加上原来的三千兵马就有了五千,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算是一小股力量了。有了军马,刘备又提出借赵云。公孙瓒手下有名的战将不多,处于成长期的赵云是其中最有潜力的一个。刘备手下有关、张,借赵云不过是为以后挖赵云酝酿感情。

这两位同学之间,公孙瓒仁至义尽,刘备有点不厚道。后来公孙瓒和袁绍争夺地盘,如果刘、关、张在身边,不会败得那么惨,至少不会丢命。

二、周瑜、蒋干

蒋干在曹操手下当谋士,周瑜在东吴当大都督。最初都是一般高低的老同学,到了社会上转一圈儿,马上就分了上下了。这一点,古代跟现代没有什么区别。

赤壁大战前夕,蒋干,这位曹操幕下的无名谋士,主动请缨要到东吴大营走一趟,准备劝降周瑜。周瑜当然知道老同学来干啥了,马上就和太史慈等人布置了一个圈套,准备对付蒋干。

蒋干夜里偷了曹操手下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机密书信,又偷听到周瑜要取曹操人头的梦话,自以为得计,一大早就跑回去报告曹操。盛怒之下的曹操,杀了两位水军首领。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的计策。

周瑜和蒋干两位老同学,表面上把酒言欢,抵足而眠,实际上互相算计,把对方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

周瑜和蒋干,见面大谈同学之情,通过蒋干,周瑜最终算计的是曹操。

三、曹操、许攸

曹操广招天下人才的时候,许攸并没有去投奔。许攸选择的是名气更大的袁绍。但是袁绍优柔寡断,许攸无路可走,只能投靠曹操。曹操深知老同学的才华,听到许攸来,光着脚出来迎接。

许攸给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建议曹操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粮,帮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在曹操攻打冀州城的时候,许攸又建议决漳河之水水攻,为消灭袁绍残余力量立下大功。

立了功的许攸就不那么谦虚了,在曹营众将面前称呼曹操的小名“阿瞒”,还说:“阿瞒,没有我,你能进得了冀州城吗?”曹操听了大笑,手下的许褚等人却很不满。最终,许攸被许褚杀掉了。

曹操对许褚不过是狠狠地批评了一下而已,并没有其他的处罚。以曹操的性格和权谋而言,也许,杀许攸的幕后指使人正是曹操。

如果真是这样,像曹操这样做大领导的老同学就太可怕了。用得上时,跟你大谈同学之情;用不上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自有许褚之类的打手来收拾你。

所以,许攸之类,一介文人,无权无势,千万不要高攀曹操之类的同学,更不能在老同学面前摆谱。因为,有权的老同学往往更危险。

给读者的话:

喜欢杯酒的文章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