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桥段,就是曹操在铜雀台举办“射箭大赛”,将麾下诸将召集在一起,分成两队进行比试。一队是以曹、夏侯两家宗室组成的红队,一队则是其他外姓将领组成的绿队。
曹操命人将一领西川红锦战袍挂在垂柳枝上,作为奖励。规则为射中箭垛红心者胜出,可得锦袍。或许是标准定得太低了,以致最后好好一场比试乱了套。
曹家“千里驹”与荆州第一将
第一个出场的是红色宗室阵营中的一员小将,纵马来回跑了三趟,张弓搭箭,一气呵成,正中红心,这便是被曹操称作“吾家千里驹”的曹休。
曹休和后来其他出场的人比较起来属于晚辈,所以在书中笔墨不算多,即便后期老一辈逐渐离世,曹休开始崭露头角,但也没太多惊人之处。他的武艺水平和他的箭术一样,总体来说中规中矩。毕竟敢于参加比试,射中红心大概是最基础的了。
不过规则既然定下射中红心就能得锦袍,所以在曹休射中后,曹操大喜,便要把赏赐发下去,这时绿色外姓将领队伍中,昔日的荆州第一名将文聘飞马而出。
文聘同样没什么花哨的动作,和曹休一样射中红心,大家礼貌性地叫好,文聘便扯着嗓子要锦袍。但是俩人射的都一样,为何锦袍给你呢?用文聘的话说,宗室就别掺和了,应该留给他们这些真正的将,毕竟某种程度上讲你们和曹操都是一家人。
文聘和曹休比较相似,笔墨少,名声大,说大将、名将通常都将他算在内,但是在演义中没什么具体的战绩,所以实力同样只是中规中矩,就像箭术一样。
难度逐渐升级,陆续有大将登场
文聘的“嚣张”惹怒了曹洪,按照他的说法,曹休先射的,你后射的,你俩射法一样,准头相当,凭什么算你胜?难不成后射算赢?于是他也射了一箭,同样中了红心。
曹洪的武艺水平其实至多也就是准一流,但比较出彩的是多次救过曹操的命。后来曹丕想难为曹洪的时候(曹丕年轻的时候向曹洪借钱,曹洪是出名的吝啬鬼,不肯借),他老娘卞夫人出来说了一句,若没有曹洪,你爹早死在沙场了,这才救下曹洪的性命。而曹洪最牛的战绩无疑是为了救曹操,拼死挡下马超四五十合,属于超水平发挥。
不过这也说明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曹洪能爆发出超过自身正常水平的实力,这点要强于曹休和文聘。
老实说从曹休到文聘再到曹洪,都只能说射术不错,但平平无奇。于是乎看不起他们的张郃出马了,用他的说法,你们三个的常规箭术有什么看头?他确实比那三个强,来了一招翻身背射,中了红心。这一箭才是真正善射之人的水准,毕竟射中红心只是基础,翻身背射不仅难度大得多,同时在实战中也更能应对战场随时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
若是到此为止,那么技高一筹的张郃便冠绝诸将了,但这比试未免太过平庸。于是被曹操极为倚重的宗室大将夏侯妙才飞马而出——翻身背射有什么了不得?看我夺射红心。
什么叫夺射红心?箭靶子大家都见过,红心不算小,不是只够射一支箭的。现在四个人射过了,四支箭在靶子上围成了一个不太规则的圈。夏侯渊同样翻身一箭,正中四箭正中,也就是说在和张郃难度相当的情况下,夏侯渊的精准程度更甚一筹。在曹操限定的规则之下,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极限了。
张郃和夏侯渊都是标准的一流战将,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同样缺点明显,张郃惜身,夏侯渊少智。就武艺来说,这二位要高过刚才出场的三将。
打破常规的徐晃
夏侯渊觉得自己已经做到极限了,于是朝着绿色队伍叫嚣,结果引出了不服不忿的徐晃。夏侯渊很纳闷,自己已经射到这种程度了,徐晃还能怎么做?结果徐晃来了一句,射箭靶子不算本事,看我直接取锦袍,然后一箭把挂着锦袍的柳枝给射断了,并且借着锦袍下落的时间马速不减,直冲到柳树下,锦袍正好在此时落到徐晃身上。
志得意满的徐晃口称“谢丞相的袍”,四周一片赞叹和羡慕的声音。徐晃的这一箭确实是最精彩的,但是他取了巧,并且打破了曹操设定的规则。之前的人无论怎么射,都在曹操限定的箭靶子这一范围之内。夏侯渊在有规则限定的情况下基本已经做到极致了,徐晃想胜出就要别出心裁,于是他打破了陈规,赢得了赞叹。不过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徐晃这一箭属于脱靶,既然有规定比的是射红心,徐晃就应该被取消成绩。不然对夏侯渊也不公平,因为这两箭的准头差不多,只是夏侯渊比较老实,压根没想到还带这么玩的。
抛开箭术看武斗硬实力的话,徐晃和张郃、夏侯渊相当,都是一流战将,不过前有五十合战平许褚,后又趁关羽箭伤未愈八十合占了上风,所以单论武斗比夏侯渊、张郃要出彩一些。
不讲武德却意外为曹操解围的许褚
此时最难的是曹操,以他的睿智不会看不出徐晃取巧,坏了规矩。但这场比试本就是娱乐性质更多,认真会坏了气氛,何况锦袍都披在徐晃身上了,怎么要回来?可就这样给了徐晃,夏侯渊不服怎么办?曹操正犯愁呢,许褚冲出来了。
这家伙呆头呆脑,但是却反而更容易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别人都惊讶于徐晃的神射之术,注意力被吸引,早忘了什么规则不规则。许褚和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