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小说中周瑜的性格特点: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聪明机智,顾全大局
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
景阳冈
恁地:这样
喝酒(1~2)上冈(3~5)打虎(6~7)下冈(8)
1~2自然段:喝酒,连饮多碗烈酒,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3~5自然段:上冈,见到官府榜文,怕人耻笑,继续上冈。
6~7自然段:一番恶斗,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8自然段: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冈来。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课文写了武松在一家酒店不听酒家劝告,喝了很多酒,上了景阳冈,打死猛虎的故事。
2.课文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下了景阳冈的故事。
武松的性格特点:1.豪爽、勇猛2.冲动、鲁莽3.固执、倔强4.多疑、谨慎5.爱面子
打虎过程中的武松——
躲闪:机敏、灵活、巧妙、轻松
打虎动作:快、狠、准;表现出武松的力大无穷
对敌:小心谨慎
性格:有勇有谋
从官府榜文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虫?情况如何?
1、大虫非常凶猛可怕,伤人性命
2、情况非常严重危险
大虫的凶猛衬托出:武松的勇猛。
猴王出世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集神性、动物性、人性于一体
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既有聪明勇敢及敢作敢为的品质,还透着活泼可爱的稚气。
情节孙悟空的形象:集猴、神、人于一体
仙石迸裂——出世顽皮可爱——出世后
跳水寻源——探洞勇敢聪明——进洞
领猴进洞——成王有主见——自荐为王
石猴进洞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石猴的动作轻巧,具有勇敢、心细的性格特点
《西游记》中蕴含的光辉思想:为理想而不懈努力,追求精神的永恒而非物质的永恒。
红楼春趣
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
课文中体现出的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率直、纯真,具有尊重、关爱女性的性格特质。
课文中体现出的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多愁善感,细心聪慧,善于观察,心思细腻。
课文中体现出的大观园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答题技巧、写作方法和易错点总结:
1、如何用自己的话描述文章/小说内容:
要描述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故事起因、过程、结果
如:1.《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景阳冈》讲述了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美酒后上了景阳冈,在景阳冈上打死了袭击他的猛虎,最后一步步挨下景阳冈的故事。
2、人物的居住环境/物品/衣服等的作用:
衬托人物性格特点。
如:1.潇湘馆清幽的环境,衬托出了林黛玉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特点。
2.程咬金以斧子作为兵器,衬托出了他豪放、洒脱的性格特点。
3、人物优缺点的作用:
优点-使人物令读者感到亲切、可敬
缺点-使人物令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4、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
遇到总结思想感情的题目,可以先总结文章写了什么,再写文章表现出了怎样的感情。
总结思想感情的常用句式:
“文章写了……,表达了……之情”
“文章叙述了一个……的故事,体现出……的思想感情”
“文章通过描写……,体现出作者对……的……之情”
常用词:表达、表现、体现
5、总结思想感情的方法:
1、 从题目体会思想感情
2、 抓住文中重点句体会思想感情
3、 根据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 从文章中的反复部分找思想感情
5、 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
6、“的地得”的使用:
1、名词前用“的”
例:美丽的少女高大的房子宽敞的教室可爱的小狗
2、动词前用“地”
例:快速地跑伤心地哭用力地打幸福地笑广泛地阅读兴高采烈地走轻轻地摸
3、“得”跟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补充动作或形容的结果
例:开心得跳了起来白得像雪红得鲜艳跑得飞快站得笔直累得无精打采分析得透彻服务得周到描写得生动
7、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读后感=阅读感想
成分:
1.介绍内容(文章的作者是谁,创作的目的、背景是什么,文章的内容梗概是什么)
2.写自己对文章的见解(最吸引人的内容是什么、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揭示了什么)
3.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到了什么道理,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得到了什么启示)
题目分类:
只有正标题——
如读《三国演义》有感
《西游记》读后感
正标题+副标题——
如跨越轮回为你葬花——读《红楼梦》有感
我是真英雄,怎会假——《隋唐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