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循环,这是自然法则。凡事皆有因果,就像诸葛亮曾经在南征中火烧藤兵一样。当时他就感叹,“这一招肯定毁了我的长寿!”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把人烧起来放火烧起来需要多大的勇气,被烧伤的人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想想都快死了,烧藤兵真的很残忍。
其实诸葛亮的带兵之术和用兵之术在历史上都是比较有名的。虽然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诸葛亮只是善于治国,但他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刘备极度尴尬的时候,诸葛亮选择了结盟的方式来提高刘备事业成功的可能性。他想,联合孙权。此举顺理成章,也让孙权高兴。然后,建议刘备西进,取益州。不过,这正符合法正、张松等益州有识之士的心意。所以刘备才能顺利取得荆州和益州。
刘备,取荆州,得益州,其实离不开诸葛亮的指点,尤其是庞统之前还没有加入刘备的队伍,基本上所有的军事行动和战略都是诸葛亮说了算!而刘备更多的是掌控大局。
诸葛亮真的无所不能吗?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军事方面。诸葛亮还有很多学习的空间。魏秉宪贾诩评价诸葛亮,“善政”,意思是诸葛亮只能当宰相,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但行军打仗不是他的专长。曹魏和柳椰的观点与贾诩相同。他们的意见其实挺对的。第一,都是旁观者,思路清晰,观点独特。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还可以吗?这个话题能引出两个人,也是诸葛亮一生最怕的人。一个是司马懿,比的是他的军事技巧,一个是远比司马懿恐怖的!
说起诸葛亮,少不了他的宿敌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大的区别就是什么都不重要,其实他在背后很努力。(无论是读书还是拉人,司马懿都在默默的做着。),而诸葛亮呢?也许他成名更早。他喜欢有信或者有令,这和司马懿比起来有些夸张。
中国古代的武神,如韩信、乐毅等人,在战法上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除了这些,还有一个词,意为意外和惊喜!然而,诸葛亮呢?刘备死后,似乎他成了蜀汉真正的剑客。无论在华南还是北伐,他都搞了非常大的战役,尤其是北伐。他还为刘禅立下了几笔汗马功劳,足以说明诸葛亮不擅长军事。
行军本来就是出其不意,诸葛老师却咄咄逼人。结果虽然气氛浓厚,但敌人早有准备。要想成功战胜敌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诸葛亮北伐一共持续了六年,除了把三个县的人口带回蜀汉之外,没有其他的成就!这是什么意思?第一,诸葛军事做不到。第二,我遇到了我可怕的对手司马懿。
司马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掌控大局就更好了。曹操活着的时候,他装孙子。曹丕在世时,假扮他的儿子。但是,曹睿一死,就开始当爷爷了!可见此人绝非游手好闲之人。
诸葛亮北伐后期的主要对手是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精兵强将,司马懿选择了自卫,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伤亡,也可以将蜀军逼退。诸葛亮呢?拿司马懿没办法,最后被打败了。司马懿当然成了抵抗诸葛亮北伐的功臣!(送女人服务,虐待,这种伎俩,感觉像小孩子的游戏。)
除了司马懿之外,其实在孔明第二次北伐的时候,他也遇到了一个能力非凡,做事和曹操一样的人。如果他在半夜读文章,他还是会害怕。他为什么会害怕?因为这个人,他这辈子挖了很多人的坟,他的棺材都被当做攻城器械!可以说他经常和鬼打交道。人们怎么能不害怕这个呢?
这个人是谁?他的姓很少见。他是赵昊。在《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我是将军,我知道我做不到。我发了几个坟,拿他们的木头当攻击工具。”这个记录正好验证了上述的事情。这个赵昊真的不简单,连死人的棺材板都有!如此彪悍的性格,试想诸葛亮如何能轻易与他混进镇守陈仓城。
在孔明第二次北伐之时,大军刚到陈仓便发现此城已经加固,而且镇守城池的乃是郝昭,郝昭当时在河西的名声极大。孔明害怕城池难以攻下,便是郝昭的同乡靳详却劝降,结果被大骂回来!后来,孔明以为郝昭只有多人,本想占着优势兵力,硬攻陈仓,结果连续打了20天,仍然是在城外留宿!说起来都尴尬…,后来孔明便灰溜溜的撤军了。
司马懿的道号叫冢虎,而郝昭也长期与棺材板打交道,可以说郝昭更比司马懿可怕,要知道棺材这个东西可不是一般人可以hold住的。而孔明在47岁进,便遇上了郝昭与司马懿,可以说是上天注定了的吧!这或许是当年孔明火烧藤甲兵的惩罚吧!而孔明在经过与郝昭交手之后,必定可以刷新之前的见识!有一座坚城,有一个良将,确实再多的兵力也要费吃奶的力气才能憾动!
参考资料:《魏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