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易中天品三国”,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陌生呢?
在《百家讲坛》中,易中天独辟蹊径,用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来讲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声情并茂间,用“通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帅哥诸葛亮”,“去见了上帝的刘表”,谈笑间还原了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故事。
用如此风趣的方式,来谈论历史,易中天是头一个!
在某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收集许多网友对易中天的质疑来问易中天:“在刘表之死中,您跟大家说,刘表去见上帝了?”
易中天不以为意地说:“难道刘表只能去见阎王,不能去见上帝吗?”
主持人又问:“您说,诸葛亮不但是一个少年英才,而且还是一个帅哥?这样一个词用在诸葛亮身上,不会有点贻笑大方吗?”
易中天笑着说:“知道《三国志》吗?知道《三国志》里面怎么描述诸葛亮的吗?‘容貌甚伟,身长八尺’这不就是对诸葛亮外貌的赞扬吗?哪里贻笑大方了?”
从主持人和易中天的对答中,我们知道了,虽然易中天说话风趣,但是却尊重历史,他说的话皆有迹可循!
易中天虽然张扬,但他却不放纵,虽然说话犀利,但却懂得收敛!
据说,易中天这样独特的性格,风趣说话的方式,都是幼年时两个爱好形成的,这两个爱好,一是“看”,二是“说”。
从小开始,易中天就喜欢看小人书,每次他都会从不多的饭钱中“克扣”出一笔钱来,用它去租书看,《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这四本名著,从小易中天就烂熟于心,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而受它的影响,易中天特别喜欢看中国的历史典籍。
每每借阅完书籍后,易中天总觉得意犹未尽,他开始跟周边的小伙伴分享自己新读到故事,一来二去,易中天开始喜欢上了给别人讲故事。
后来易中天除了每天跟小伙伴讲,还在班级跟同学讲,渐渐地说多了,易中天也学会了说话的技巧,说出的故事有板有眼,往往让人听后欲罢不能,导致每次易中天在讲故事时,周围总能围着一群人。
高中时易中天因为赶上特殊时期,所以无法高考,还面临着下乡插队的问题。
幸而校长刘道玉觉得“人才难得”,尤其是易中天能说会道的,他不忍易中天去下乡插队,于是打了好几个报告申请,为此还惊动了当时任教育部部长,硬是把易中天留在了学校当老师。
这一晃就是三年,虽然后来高考制度恢复,但是易中天却不愿去高考,他说:让我和我教过的学生们一起去考试,万一他们考上了,我没考上,这多丢人啊!”
直到后来,国家陆续恢复了研究生考试,易中天这才敢放手一搏,他笑着说:“我这样一个高中生去考研究生,考不上也不丢人,考上就算我赚了,考不上我也不亏。”
在这样的信念下,易中天成功的考上了研究生(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当然,前提是易中天也不眠不休的复习了三个月,并且自身也有长年不断积累的知识储备。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叹人间从此惜少年。身跻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重斯文。”这是易中天给师兄写的挽联。
易中天的师兄,四十岁就倒在了讲台上,这给了易中天很大的打击。尤其是去奔丧的时候,看见不惑之年的师兄,家里“除了一屋子书外,就别无它物”这让易中天感到心寒!
这也让易中天“如梦初醒”,后来他说:谁说读书人一定要穷,谁规定读书人一定要清贫?
为了让师兄的悲剧不在自己身上重演,为了能活得更好,易中天不断努力,成了《百家讲坛》中的一员。
当然赚钱还是其次的,作为一个学者,谁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能扩大影响?易中天也是这样!
“我坚信一条,只有当一个作家自己写得爽的时候,你的读者才能看得爽。”如今,易中天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用自己的热情去浇灌新作《易中天中华史》,据说有时写的兴起,一天能写11个小时。
虽然易中天一直饱受质疑,但他却不在乎,言语从来都是犀利,一针见血!
毕竟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你有什么去谈梦想呢?人总是要学会适当的低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是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