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之战,居然并没有“草船借箭”这一说,而是后来嫁接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当时真实的历史场景。此事发生在公元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5年后,这时的曹操已经平定关中,一门心思南下。因此,盘踞江南的孙权自是要打起精神备战。当时,两军在濡须口先打了一仗,曹操当然有一报当年之仇的心思。不过,这次曹操依旧失利,于是,选择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一天,孙权乘着江面起雾,就让手下驾着一艘轻便的战船,自己亲自去探一下曹军的布防。曹操的性子不是一般的多疑,江面有雾,隐约就看见远处驶来的船只,但是,又不敢轻易出兵,所以,只能让弓箭手上阵。于是,孙权也没想到曹营突然“万箭齐发”,使得他的船只一侧很快就插满了箭。以至于问题来了,船由于一侧过重,有侧翻的危险。因此,在无奈之下,孙权只能让船掉了个头,继续接受曹营的利箭。最后,船身两侧差不多平衡了,方才离去。而直到这时,曹操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不过是一次军事侦查行动的小插曲,且主人公是孙权。至于船,在《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中,并没有特意说明是“草船”。不过,在演义中这个“借箭”的场景描写就如身临其境一般。并且,也不会有人多想,若是连作战的武器都匮乏还打个什么仗呢。既然这么一个重要的场景,都是拼接五年后的故事,那大家所熟知的赤壁之战,究竟有几分真实呢?先来看看蔡瑁和张允两人。在故事中,他们可是水军都督,但真相却是否定的。这二位本是刘表二儿子刘琮的亲信,后来曹操南征得荆州后,大手一挥对于降将都有加官进爵。这二位也在内,只不过,是得到了一些赏赐,并没有封侯,可见,曹操并不重视他们。除此之外,史书中从没有提及曹操用何人管理他的水军。如果,曹操要南征,必定要操练水军,而且,一定用的是自己信得过的能人。至于将历史上那么不重要的两位角色安排了如此关键的岗位,自然也是故事情节的需要,不然的话,曹操的水军又怎么会如此不经打呢?先将他们二人用计谋除去,从而,使得后面的故事发展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其实,赤壁之战自始至终都是在斗“智慧”。为了能除去蔡张二人,先来了个“反间计”。派去劝降的蒋干果然上当,拿到了一份伪造的降书,让曹操对蔡、张二人产生了疑心,最终,杀了他们。可历史上蒋干和周瑜有过交集吗?有。他们俩是同郡人,蒋干还真被曹操派出去劝降周瑜,不过,时间对不上,有说是在赤壁之战以后。而除去曹操的水军都督,才是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还得让曹操的水军失去战斗力。这时,就上演了黄盖的“苦肉计”。在印象中,曹操的战船都是“绑”于一体,连成一片。但真相却是,船只是两两挨着,用木板钉在了一处。既保持了军队的应战能力,还能克制东吴水军的“接舷战”战术。那怎么破?只能火攻。于是,黄盖和周瑜演了一出戏,一次在召开军事会议时,黄盖公然顶撞了周瑜,之后,周瑜恼怒,直接下令要砍了黄盖。于是,其他人赶紧劝说周瑜,黄盖这才捡了一命,不过还是挨了五十“脊杖”。黄盖哪能受了这气,他可是元老级将领,是孙坚的部下。因此,黄盖打算投降曹操。都知道,曹操向来广纳天下之士,立刻就让黄盖带着他的部下来曹营,这正如了周瑜的意,可以让火船顺利进入曹操水寨。那么,历史上,有黄盖诈降这一出吗?有的。不过,黄盖并没有挨打。当时,黄盖给出的条件足以让曹操相信,他直接挑明孙权的兵力过于单薄,不足以抵抗曹操的百万大军。可能因为投奔曹操的人太多了,当年攻打袁绍和袁术时,曹操就收了不少人。而这次黄盖主动要降,曹操自然接受,更何况,还是一员有声望的老将。然而,赤壁之战最扣人心弦的细节还是“借东风”,让人读起来瞬间明白打仗真是要会观天象的。印象中,在没有动力机械的古代,船只航行都是靠帆借助风力。那么,一定得是东南风,才能火攻曹军的船队吗?不需要。中国有很长时间的造船史,而且风帆技术很是成熟。其实,最有说服力的,应是三国东吴万震在其《南州异物志》提及的“侧向风力”。卢头木叶制成的帆,完全可以借助侧向风力航行,并不需要正向借助风力。而《三国志·周瑜传》只说黄盖提出“火攻”,并没有论及风向。可见,周瑜采纳此计,是他笃定当时即使没有风,船只也一样可以靠着上下游的水力顺利到达曹营。毕竟,盘踞长江一带这么多年,他对江面作战的气候条件应是相当熟知的。这么一考证,是不是有崩溃的感觉?那么,发生于公元年的赤壁之战,真相又是何样,是如《三国志》描写的那般吗,在后人的考证中,又有多少证据贴近真相呢?其实,史籍的记载,多少会有作者个人见解的烙印,只是看在后人眼中,却似千真万确一般了。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