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middot楚辞观后

打开典籍,对话先贤。

最近,一档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广受欢迎,并带动“典籍热潮”,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典籍里的中国》第七期聚焦典籍《楚辞》。这部典籍由“屈原的诗作和宋玉等后人承袭骚体”所作组成的合集,节目戏剧化设计了屈原的《天问》与中国的“天问一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探索宇宙的段落,展现了当代中国人对先贤“上下求索、勇于创新”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节目开场老年屈原在“岁月长河”里遇见编订《楚辞》的西汉文学家刘向、承袭《楚辞》浪漫主义笔法的“诗仙”李白及“天眼之父”南仁东,并特别为屈原和南仁东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天问”。他们的成年时代和幼年时代一问一答,交错呼应,最后共同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灵宣言中,正式开启《楚辞》的识读之旅。其中令我最动容的一段对话是:

屈原:我提出了关于宇宙的疑问。

南仁东:我用一生在寻找答案。

当最后“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个声音回荡在寰宇之间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一方面觉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另一方面又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天眼、天问一号、祝融号、神舟十二号,这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正在被一代代的中国人传承和践行。

“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文化正是内在的密码。迈步新征程,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文稿

樊霞

图片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蒋保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