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说一个人很了不起,最霸气的词大概是“雄才大略”,一般的人物是配不上这个词的,据说它最早是赞美汉武帝刘彻的,《汉书·武帝纪赞》说:“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雄才大略强调的是“才”与“略”两个方面,“才”是才能、能力,“略”是谋略、眼光,二者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太大不同,不过仔细分辨,它们在意义上还是有区别的。才能是本事,谋略是眼光,眼光、眼界虽然也是本事的一种,但要求更高,是一种特殊的本事,好比“胆”与“识”、智商与胆商的区别。有才能却没有胆量、没有眼界也是一种短板。三国时代人才辈出,人人奋发争先,竞争非常激烈,想成就一番大事,自身就不能有短板,不仅要有雄才,更需要大略,除此之外还得有运气,三者兼备才能最终脱颖而出,有些人中途被“浪花淘尽”,缺的可能就是这些。一、有雄才而无大略最典型的人是刘表,当年他怀揣一纸“委任状”匹马单枪来到荆州,如果没有两下子,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当时荆州地方豪强势力很大,刘表为巩固权力,一次就将几十位豪强首领集体诛杀,这种胆气是一流,这与小说、故事里的刘表形象不同。历史学家对刘表有不少正面评价,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是“仁义之主”。刘表在汉末统治荆州长达20年,治理政务、发展经济都有一套,是个实干家,把荆州治理得不错。在一片纷乱扰攘的时局中,荆州一度成为中原人避乱的最佳地点,人才的大量涌入,又进一步推动了荆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曹操相比刘表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大仗,大部分时间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度过的,舒舒服服过了很多年的太平日子。但与曹操、刘备相比刘表最终却是个失败者,双方最大的差异不在于是否有“雄才”,而在于有没有“大略”,也就是有没有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的眼光和能力。历史了给了刘表很多机会,比如在袁曹决战时刘表可以有所作为而不是仅仅坐在观虎斗,再比如曹操率主力北征数千里外的乌桓,刘表完全有机会趁机攻击曹操的后方,即便无法彻底打败曹操,也可以极大地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缩小与曹操的差距。刘表只想坐观其变,结果自己被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自己不努力,对手每天都在努力,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事。到了那时,再想奋发都已经晚了,只能等待被对手消灭的命运。也许是太平日子害了刘表,因为最容易发现机会的人,往往是那些最需要机会、最渴望机会的人,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使人灭亡,忧患中的人对机遇最敏感,安逸中的人即使感觉到了机遇,也会因为贪图眼前的安逸而不肯尝试或冒险。与刘表类似的还有陶谦、公孙瓒这些人,他们都是一时人杰,也颇有才能,但眼界不够,所以早早便被淘汰出局。二、有大略而无雄才最典型的人是袁术,这是汉末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但历史对他评价不高,《三国志》评价他“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意思是由于他奢侈、荒淫、放纵,使事业在自己还没有死的时候就终结了,这实在是他咎由自取。曹操手下的名臣何夔曾评论袁术“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术无信顺之实,而望天人之助,此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意思是有上天相助才会顺,有众人相助才有信,袁术无信、无顺,还希望天人相助,怎能得志于天下?《后汉书》对袁术也有评价,说他“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意思是喜欢虚名,但天性骄傲,自视很高,不能尊重别人,这个评价恐怕最切中袁术的要害了。袁术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过于自信,虽然不具备当皇帝的素质和实力,但一味迷信权力,妄窥神器,又被周围邪佞之徒所包围,结果自入歧途。西晋的司马伦、十六国时期的石虎、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等也都是这样的人,他们一门心思在乱世夺权,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两下子,冒然宣布荣登大位,结果落得个被人唾弃、被历史嘲弄的结局。袁术敢于称帝,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他有干更大事的渴望。从袁术的发迹史看,他特别会“钻空子”,别人苦打苦杀,他经常投机取巧。比如占领淮南就是使的“巧力”,其实这也是一种眼光的体现,说明他是有“大略”的。但袁术的能力与野心不匹配,并且也过于自信。从心理学上说,袁术的问题叫做“优越感过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无时无刻不在面临自卑的压力与挑战,为了消除这种压力,个人会发展出各种补偿机制来战胜自卑感,而其过分补偿有可能导致优越感过剩,具体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表现为目中无人、虚荣心强、不能反省自己、漠视他人。对照袁术的一生来看,他刚好符合这一切,他就是一个自信心和优越感过盛的人,一个狂妄的自大者,一个集矫情与骄傲于一身的人。他不自量力,无法正确分析现在、把握未来。袁术之所以这样,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他出身于名门,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享受到家族带来的荣耀,但另一方面他又活在哥哥袁绍的阴影中,一方面形成了过盛的优越感,一方面又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情结。越是自卑越希望超越,越想强调自己的优越感,袁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表面看来他不够明智,缺乏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自取其辱,自作自受。而从深次层来分析,尤其是结合他的出身和经历来看,他似乎还是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与袁术类似的还有刘焉、公孙渊等人,他们有眼光,也善于抓住机会,无奈能力不够,空有“大略”而无“雄才”,结果也被淘汰。三、有雄才大略无运气与以上众人不同,袁绍是个既有雄才也有大略的人。袁绍一来到世界上就有了让人羡慕不已天生优势,袁氏政治资源丰厚,可以保证他仕途一帆风顺,而袁绍又生得仪表不凡,又有一些能力,走到哪里都受到追捧。袁绍不愿意再走父辈们走过的路,尽管这条路风光无限,他清醒地看到天下正在发生变化,为此他开始了精心准备,抓住时机开创了一番事业,一度成为天下最有实力的割据者,引得无数英雄豪杰追随,成为汉末三国的“带头大哥”。有人说袁绍是“漂亮的草包”,这其实比较偏颇。从早期袁绍一系列作为看,他是个有胆有识的人。无论协助何进诛杀宦官还是与董卓斗智斗勇,袁绍表现都得一点儿不弱。袁绍后来称雄北方,尽管也使了一些诈术,但基本靠的还是本事,尤其界桥之战,袁绍表现出高超的战略运筹能力和战术指挥能力,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也表现出大无畏之气,事实足以证明袁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但袁绍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主要是因为袁绍遇到了比他更厉害的人,这就是曹操。与袁绍相比曹操处处占下风:袁绍仪表堂堂,曹操容貌短小;袁绍出身清流名门,曹操则出身宦官家庭,当时被称为“浊流”。曹操年轻时特别注重交朋友,虽然也交了不少朋友,但大多是自己主动交往的,曹操经常自己推销自己,但还时不时遭人白眼。这些都是受家族之累,而袁绍完全占有这些方面的有利条件,谁想见他都得排队。同样是讨伐董卓,曹操起兵最早、也最为积极,但只能屈居袁绍甚至张邈的手下,而袁绍尽管没有为酸枣会盟做过任何贡献,但参加会盟的人仍然一致推举他为盟主。袁绍还是失败了,原因固然可以总结出很多,比如:袁绍一路太顺了,所以有了“色厉胆薄”的一面;袁绍外表宽容,但内心猜忌、器量狭小,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袁绍手下能人不少,但他纵容大家搞内斗,并且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从而在关键时刻正确的主张往往得不到支持,错误的战略却屡屡被通过。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如果没有曹操的出现,袁绍走向成功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这说明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有一种因素起作用,也可以把这个称为“运气”。当然,“运气”并不是白来的,说到底还是与个人的才能、谋略有关,当两个都有雄才大略的人相遇时,才与略的高低就成了决胜的因素。参考资料:《三国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