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三国英雄人物,关羽好色,姜维忠心,廖

  不管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对三国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了非常栩栩如生地刻画,这些人物,不但跃然纸上,还通过电视、游戏进入了广大群众的视野。下面,我来点评一下三国中自认为比较有趣的人物。   1、潘凤   被成为无双上将。大概,是07年底或08年初,一个三国话题的贴吧发动了一个讨论,评出《三国演义》里最经典的台词。有一哥们无意列了韩馥的台词:“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然后慢慢的这句台词受人   恐怕陈寿和罗贯中都没想到几千年后,潘凤会莫名其妙的火起来,贴吧的人自娱自乐,还自己搞了个潘斯卡,用于嘉奖有质量的恶搞视频。潘凤   2、关羽   关羽这个人没什么说的,大家都认为他非常重义气,武艺也高强,毕竟是武圣。其实,关羽这个人,老是中箭,年轻的时候仗着有赤兔马,容貌不凡,杀了颜良和文丑。其实,我来说说他俩真正的死因。颜良和文丑本身都不弱,和关羽打个几百回合没问题的。   关羽在对阵颜良的时候,颜良知道刘备当时在袁绍帐下,以为眼前冲过来的关羽是来投降的,或者是询问刘备下落的,本打算热情地招待关羽,和他寒暄,没想到关羽仗着赤兔马的速度,冲过去就斩杀了颜良,他死的太冤了。   再说说文丑,这哥们本来是为颜良报仇的,按理说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死。没想到,他对阵关羽的时候,关羽一句话不说,又仗着赤兔马的速度往前冲。结果呢,文丑可能是因为战前太紧张的原因,看到关羽速度奇快,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心理学上称作应激反应,竟然无法顺利自如的挥动兵器,所以死了。   然而,武圣终归是武圣。老年关羽带着箭伤,跟年轻的庞德打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还是说明关羽的实力确实是在三国前十。说到中箭?夏侯惇中箭失去了一只眼睛;张颌膝盖中了一箭死了;徐晃那么厉害,更是在城门底下被孟达一箭射死,而纵观关羽的一生,中了十几次箭,都没事,后期更是中了曹仁的毒箭,于是,关羽请来了华佗刮骨疗伤,神奇恢复,不得不让人佩服。   另外,关羽离开曹操有个很关键的原因。曹操打吕布的时候,关羽早就听说秦宜禄老婆杜氏很有姿色,想纳为己用。他请求曹操,曹操答应了。但是,关羽此时犯了个严重的错误,他由于太惦记杜氏了,便三番五次地跟曹操提这件事情,这就让曹操产生了怀疑。果然,曹操打败吕布后,就先派人把杜氏接过来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留给自己用了。说关羽不好色,那是不对的,关羽是真正的性情中人。关羽   3、廖化   廖化这个人吧,就是运气好,寿命长,三国公认的寿星。为什么要单独提廖化呢,三国公认的寿星很多,比如吕岱。因为,大多数寿星都是文官,平时好吃好喝的,不长寿怎么行?而廖化呢,从黄巾之乱就开始混了,先是跟着张角,失败后,又在荆州当了盗贼,后来又跟了关羽。关羽军团都挂了后,又跑去上庸,求救失败后,又跑回了成都。纵观廖化的一生,从河北开始,一生转战三国各地,公认的旅行家。后来,廖化又跟了姜维,跟随姜维北伐。虽然,一生没什么出名的胜绩,但他也好像没有失败过?不然,按照三国单挑的规律,失败了多半是要死的。廖化这个人,单挑的次数不多,不知道他在军队中是怎么混得?是上级看他武力不高,不让出战,还是主要让他搞后勤呢?   这个男人,参加过黄巾起义,经历过三分天下,又死于三国末期,他见证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变迁。他做过山贼,当过正规军人,是典型自下而上的人物,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社会的体系。他从反汉而起,最终又归降了蜀汉。他见证了三国所有的一切。在廖化退休以后,他可以微微一笑,活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因为,三国的历史尽收我眼底。但是,廖化长寿的秘诀,怕是很少与名将殊死搏斗吧,也就是他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要逞强!廖化   4、魏延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魏延这个人,文武双全。武力可以斩魏国名将王双,估计和夏侯惇有得一拼。智谋方面,能想出子午谷奇谋,且不说能不能实现,光这份魄力就让人敬佩。但是,魏延作为蜀汉诸葛亮时期的军队副统帅,竟然被杨仪暗算,这实在让人想不通。综合来看,主要是魏延太自负,蜀汉中除了刘备、诸葛亮之流,谁都不服,这也让他跟二线、三线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太好。其实,魏延完全可以等回到成都之后,再继续想办法北伐,而不是诸葛亮一死,就急于调动全军。姜维的打发完全是继承了诸葛亮的步步为营,有魏延这种善于奇谋的将领在的话,北伐也许会稍微顺利些。比如,如果当时镇守绵竹的不是诸葛瞻,而是魏延的话,成都就不会失守。魏延   5、姜维   论才具,邓艾都承认姜维是一时雄杰,钟会认为他足以和夏侯玄、诸葛诞相比——后两位,尤其是诸葛诞,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于其他人的评价,不用多说。论为人,姜维属于心比天高之流。他家无余财,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并无物欲,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无论好坏,说他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大差不差。他才华不及诸葛亮,不丢人。全三国也就一个诸葛亮。他不断北伐,有胜有败,其执着至少不必怀疑。他的一个大争议,是“穷兵黩武”。然而实在话是:很少人意识到,在蒋琬费祎死去前,姜维收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后那几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黄皓等人打压。   这是许多人很少提及的: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荆州派关系之目的;姜维则是陇西降将,和蜀汉内部关系更是复杂无比。实际上,针对他的除了黄皓,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并不那么美好。所以,姜维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他有才华,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里的,是一个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局面,以及朝内不断的斗争。但直到最后,蜀汉没亡在他手里——哪怕面对魏国大军压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他还是完美的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守住了钟会,简直把魏国的西征计划摧毁了大半。最后蜀汉是亡在邓艾那次传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钟会在剑阁,还是动不了姜维。   本来,到此为止,哪怕就这样结束,姜维也算为汉尽力了。可甚至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是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他说服了钟会,搞定了邓艾,而且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最后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我其实挺难想象: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狭窄的夹缝中,在如此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仅论执着,他实在还胜过诸葛亮。   前三国所以比后三国传奇,不在于后三国人才凋零——实际上,后三国极多文武全才的人物,但大多都太聪明。姜维之杰出,未必在才情——虽然钟会也承认他了不起——而在于他有前三国时,那些屈而不挠、执着至极、燃烧至死的性格光彩。有缺陷,但依然为蜀汉,燃到了最后。   姜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