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是孙坚长子,是孙权之兄,三国时期吴国主要奠基人之一。十七岁时就随父跨江攻击刘表,并冲锋在前,箭射黄祖部将陈生,青春年少,初露锋芒。
一.招贤纳士,做到知人善用。
人称孙策为“小霸王”,这是他上阵勇猛杀敌的表现,这是代表他做事果断的行为。其实孙策善于广交文武名士,情感世界非常丰富,文武兼备,必要时做能到屈己待人,政治才能非同一般。
孙坚在进攻荆州刘表的战争中,于江夏遭刘表之将黄祖的引诱伏击,死在乱箭之中,年方十八九岁的孙策继承父业,挑起创建吴国大业的重担,在三国时期众英雄人物中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就连傲慢无比,想做皇帝的袁术也不得不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战争,班子力量很重要,而组织和驾驭这个班子的人更为重要。
由于孙策善于广交天下名士,以诚,以信,以德待人,必要时也以威服人。孙策委曲求全于袁术门下时,得到袁术谋士吕范的帮助,以父亲所得的传国玉玺为抵押,借袁术兵马三千,开始了扩建疆土的战斗生涯,吕范并且从此跟随孙策左右。在扩大江东地域诸多战争中,招纳了许多文臣武将。例如,以友谊使得才能出众的周瑜自动来辅佐;以诚之心,登门求得东吴治国能人张昭与张纮入列;以影响力赢得打家劫舍之王周泰、蒋钦带功投奔;以信与威武使得名将太史慈归顺;以治军能力吸引董袭立功入伍……
通过例举,说明孙策广招贤能的本领不是一般人可比。
孙策驾驭群臣和知人善用的能力,在《三国演义》中虽没有详写,但细看便知与刘备相比,毫不逊色。例如,张昭、张纮初到,孙策拜昭为长史,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在后来助其弟孙权的霸业中,此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拿下宣城后,孙策命投奔的劫舍之王周泰协助孙权镇守,而周泰在后来护城战争中勇救孙权,身中二十多刀,使宣城未失;夺取吴郡后,命一向稳重、且早年就跟随孙坚的朱治与多谋的孙静把守;一介布衣董袭因杀敌将严白虎有功,孙策论功行赏,封其为别部司马;孙策对周瑜是言听计从,周瑜对孙策也是十分尊重。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孙策是任人唯贤,知人善用。
二.军事指挥才能在三国时期屈指可数,马上功夫可称一流。
孙策借得袁术三千人马,凭借自身组织能力和军事指挥水平,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在周瑜、程普、黄盖、韩当、吕范等人协助下,扼江都,夺曲阿,争吴郡,战秣陵,兵围会稽,奇袭庐江,巧夺豫章。到建安四年,孙策兵精粮足,已经独霸江东,吴国基业已经形成。当曹操知道孙策强盛时,叹曰:“狮儿难与争锋也!”并向孙策示好,将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同父异母的幼弟孙匡。连大名鼎鼎的曹操都忌惮孙策,可见孙策非一般人物。
东吴此时的強盛和疆域的形成,完全可以证明孙策的军事指挥水平和政治能力是高超的,真是年轻有为。
再看孙策的独身战斗能力,是有口皆碑。
江夏首战,箭射黄祖部将陈生;神亭岭下,大战名将太史慈,以武功信誉,使其归顺;夺曲阿,阵前挟死刘繇部将于糜,喝死刘繇另一部将樊能,从此,人称小霸王孙策。诸多战场,孙策都是冲锋在前,如同其父孙坚一样,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员。三.心系江山社稷,爱憎分明,情感丰富。
当吴郡太守许贡私通曹操,谋取东吴时,孙策坚决诛杀;当邪教妖道于吉以巫术挠乱民心、军心、甚至影响朝中百官办公之心时,孙策知道后,坚决诛杀于吉,此时,张昭等文官下跪为于吉求情,孙策不答应免去于吉死罪,孙策之母为于吉求情,策跪拜其母,口中仍不答应放过于吉。
孙策深知叛徒与邪教对江山社稷,对创业守土,对民安居乐业大为不利,所以非常憎恨。孙策之死也就源于以上两件事务的处治,遭到暗杀当时未死而受重伤。
当二十六岁的孙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交代后事,催人泪下,原文如下:
随召张昭等诸人,及弟孙权,至卧榻前,嘱咐曰:“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可有为。子布等幸善相吾弟。”
“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策告母曰:“儿天年已尽,不能奉慈母。”
母哭曰:“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当复如何?”
策曰:“……,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更令人心痛是孙策对娇妻大乔的嘱咐:
“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
言讫,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岁。
从孙策最后的遗言中,可见其政治眼光,知人善用的能力,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令人推崇的。可惜!一方儒雅霸主,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