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之前丰臣秀吉率领十四万倭寇进贡朝鲜半岛,掠走并且损毁了大量朝鲜半岛的地图,造成朝鲜半岛地图历史的断代。金正浩重新绘制的地图准确程度足以和现在媲美。但是,既然有人愿意花费一生,只为一张地图,也能够看出地图在古代的重要性。
荆轲刺秦王
地图的历史地图自从人类文明出现之后,就已经存在了。无论是在欧洲,埃及,中亚还是中国,都在人类文明出现就发现了地图的存在。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中国古代地图当中历史较早较为著名的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代木板地图。根据当时的考古断定,应该是公元前年。虽然历史悠久,并且是世界上第一幅木板地图,当时和现在的地图相比,该有的要素它都有,无论是河流山川,还是村落城市,甚至还标注了各个地点之间的相距里程。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地图基本奠定了现代地图的基本要素。在地理的历史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东西方文明开始进入快车道,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在地图绘制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懂的发展方向。最著名的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通过影子来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在他的著作《地球大小的修正》中,讲述了他测量地球周长的简单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甚至连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之间的距离都被他计算出来。这为现在地图添上了最重要的基本信息,为近代地图绘制以及定位采用经纬网奠定了基础。而中华文明包括朝鲜还有日本的地图却没有这些要素。相反,地图的绘制重在实用。即使整体轮廓存在严重的变形,但是地图上各种各样的山川河流都标注得非常详细,甚至还有一些配图,比如长城,栈道等。这或许是“经世致用”思想影响造成的结果。不过很快东方的制图者们意识到了地图轮廓非常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使用。所以,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绘图者出现了。他就是裴秀。
裴秀
裴秀原本的官职就是负责地理书籍的管理。意识到由于地图缩小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地图变形严重,在用来参照方向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如果只是普通人使用作为指路的工具还好说。但是,如果是用于军事,就有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战争的形式可能因此而发生逆转。所以他创新性的加入了方格作为提高地图精确度的关键工具。“制图六体”横空出世。但是,这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地球是球体而不是平的。这其实还是体现出中国人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观念。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深入,方格制图法以及地理信息的基本要素随着丝绸之路的商队在东西方之间快速交流着。双方地图的绘制能力都在追着历史的发展快速提升当中。十六世纪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幅世界地图,年的世界平面图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那就是世界上第一幅采用的墨卡托投影法绘制的世界地图。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地图的精确度大大上升,两极地区的地图不会因为球体的地球而被拉伸放大。而在中国,地图也在不断的改进,最著名的就是《万国坤舆图》和欧洲绘制的地图不同的是,《万国坤舆图》将中国放在了中间。这奠定了现代中国绘制的地图基本样式。其中还是体现出了中国稳居中央的思想。
《万国坤舆图》
无论是中华文明还是欧洲文明,都致力于地图的绘制,这是为什么?地图对于古代的政权和文明来说,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军事行动的指南针以燕国的督亢地图为例。督亢这个名字其实和现在地图的命名方式非常的不同,现在的地图主要以其描绘的地区来命名的,但是督亢地图却是按照这个地区的重要性来命名的。“督亢”就是统领要害。由于这一一片地区是燕国赖以生存的土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督亢地区就是现在京津冀平原地区。前秦时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完善的水利工程让这里成为了燕国农产品基地。
秦朝军队
既然这个地区这么重要,燕国自然自然而然在该地区做了大量的军事部署,以防该地区落入敌手。敌军想要进攻该地区,地图就少不了。远征燕国的秦军倘若拿到这一份地图就可以按照地图的指示,绕开地形险要以及重兵把守的地区,在前期作战规划阶段,也更加有效率。但是,倘若没有地图,秦军就只能不断的派人侦查前方的地形,给将领的作战计划提供依据。一旦地形和将领想的不一样,作战计划就要更改,军队就得原地待命,这就平白无故浪费了极大的时间。而燕国军队本土作战,熟悉地形,对秦军发动进攻必然会有巨大的优势。在近代,随着绘图技术的提高,地图的精准度随其也快速提高,重要性与日俱增。比如在电视剧《少帅》中,奉军由于使用的清朝绘制的地图信息大量缺失,加上前线进攻不力,整个作战行动陷入了瓶颈。少帅依靠关系,从日军的指挥部拿来的地图上面则有着详细的标注,甚至连矿产都有标注。也正是这幅地图,帮助奉军成功攻入山海关。虽然这是电视剧,具体细节真实性已经无法考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地图的重要性。历史文化精粹对于中国来说,地图主要的意义是用于军事,可是后来随着地图绘制技术的提高,难度下降,民间的士族得以获得一份地图。而督亢地图由于绘制的时间过早,极少的信息,以及定位军事地图,能表现历史文化的部分少之又少。但是在明朝的地图尤其是日本绘制的地图,则非常详细的体现了这一点。日本的长久保先生在他六十六岁的时候绘制的一幅《大清广舆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和中国的地图不太相同,长久保先生绘制《大清广舆图》时,并没有来到中国,但是却将许许多多的历史全都详细的标注在了地图上。比如说“国姓爷”还有思明区,这些都有在地图上详细标注。为什么。因为此时,中华大地又一次陷入了外族人的手中。只剩下退守台湾的明郑王朝。而思明区,即现在的福建厦门的思明区,是郑成功亲自命名的反清复明的大本营。看得出来,日本对于明朝有着深深的向往。这幅地图最大的特点其实是对于三国的历史的大量标注。比如赤壁边上写着“周瑜破赤壁处”,汉中边上还绘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栈道。有趣的是,这幅地图是长久保先生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才绘制的。原因很简单,上面有写“诸葛亮七擒孟获”。这幅地图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标注之详细,世所罕见。海洋贸易的重要依据欧洲文明和中华文明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欧洲普遍属于海洋文明,而中华文明这是大陆文明。海洋文明最重要的就是贸易。一旦贸易被切断,为此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原料消失。这个国家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丝绸之路作为中世纪欧洲唯一和东方连接,获得丝绸与瓷器的通道,因为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而被掐断。欧洲被迫通过海路寻找前往东方的航路。这就有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前往东方以及美洲需要航路,航路被标注在了地图上,地图自然而然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资产。而来自东方的地图由于其高度的实用性而被各国详细研究。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的卓越贡献让西欧各国得以以海路前往东方。瓷器,丝绸流往西方。日本也是这样,在日本绘制的地图当中,一定会有前往南京,宁波,福州,泉州等地的详细航海地图。没有地图,日本与中国的海洋贸易将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欧洲探险船队
结语:地图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东西,帮助人们狩猎、建造大型工程、军事远征和海上贸易。古代地图可以说影响了人类的方方面面。有另一个说法,讲的是拥有地图就等于占领了这个地区。明朝万历年间,倭国掠夺朝鲜地图,荆轲刺秦王,都体现了地图对国家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制图技术的日益成熟,一些人开始认为地图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我对此有着恰恰相反的观点。因为地图的制图技术在不断提高,地图功能的专一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人们使用的交通路线图,学生使用的行政区划图,勘探队使用的地形图和遥感图,都是地图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图的存储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便携、更专业、更易用。地图势必将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