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曾陪伴很多人走过了童年和青春,更有不少人因为它开始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了三国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历史名人。而当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就会发现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作为蜀汉政权的缔造者,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都曾效命于他,可刘备最后也没能一统天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刘备剧照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许是因为庞统去世的比较早,再加上庞统年轻的时候鲜有建树,因此历史上关于庞统的记载并不如诸葛亮多。
相比于诸葛亮而言,庞统为人更加朴实,外表看上去很憨厚,如果不是水镜先生善于识人,庞统或许要更默默无闻一些,可以说水镜先生为庞统出名造了大势。
庞统早年间并不在刘备手底下做事,他曾经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并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后来刘备占据荆州,庞统则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
期间因为他不理县务而遭到了罢官。在罢官期间,诸葛亮向刘备说起庞统,刘皇叔在得知庞统就是大名鼎鼎的“凤雏”之后,决定将此人吸纳进自己的队伍。
庞统剧照不得不说庞统的确有很出色的个人才能,刘备在和庞统攀谈了一番之后,认为此人定能像诸葛亮一样襄助自己成就大事,便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备对庞统的亲密程度甚至不亚于与诸葛亮的。等到年的时候,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前往荆州邀请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
明面上法正非常拥护刘璋,但私底下法正却更加推崇刘备,于是此人向刘备献计,希望刘备可以借机谋取益州。
对此庞统表示赞许,他认为“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最重要的是荆州东北两个方向分别驻扎有孙权和曹操的军队势力,这无形中遏制了荆州的发展。
庞统刻像与其固守荆州,倒不如夺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益州。当然了,针对庞统的这个意见,刘备并没有第一时间采纳,他认为这样做的话会“失信于天下”。
随后庞统又说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刘备觉得有理,于是命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次年,庞统又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以进行进一步的战略部署:
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装作要回荆州,引蜀中名将杨怀、高沛轻骑来见,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庞统剧照落凤坡身死针对庞统给出的这几个方案,刘备选择了中计。由于过程中顺利斩杀了杨怀、高沛,刘备大军在攻取沿途诸镇的时候并没有太过吃力。
不过到涪城的时候,刘备和庞统在宴会上发生了口角,但二人之间的尴尬气氛并没有维持多久,只是刘备心中究竟有没有龃龉,这个谁也不知道。
公元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此后没多久,刘备便顺利包围了雒城。雒城是出了名的城防坚固,为了顺利攻克雒城,法正建议说:
“山北有条大路,正取雒城东门;山南有条小路,却取雒城西门:两条路皆可进兵。”
刘备像对于法正给出的这个建议,庞统认为可行,随后紧接着建议刘备率兵走山南小路,而自己则率兵走山北。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因素,庞统最后被安排到去了山南小路。
并且当时为吸引刘璋军队的注意力,庞统还与刘备交换了战马,这就相当于庞统需要面临刘璋军队的各种围追堵截。
作为文人出身的谋士,庞统本人并没有多强的自保能力,等部队行至落凤坡的时候,张任看来人中有一骑白马者,便认定此人是包围了雒城的刘备。
他们一通乱箭齐射,致使庞统陨落在落凤坡,时年36岁。庞统之死令刘备非常难过,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和补偿其家人,刘备任命庞父为议郎,后又将其升为谏议大夫。
落凤坡杀庞统庞统临死前说了什么值得一提是,庞统在行至落凤坡时,忽然惊曰:
“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
随后他果断命令全军后撤,但遗憾的是张任并没有给他撤退的机会,最终庞统还是死在了敌人的快箭之下。
而他在临死前则亲手将张松进献的西川地图交给亲信之人,希望此人可以代他转交给刘备,随后口吐鲜血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吾今日身死,乃天意也!”
庞统剧照这句话可以说是庞统生前的最后一句遗言,可见庞统对自己此行的结局早有预料。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古人对于吉凶之兆非常重视。
哪怕是到了现在,很多老一辈人依旧会按照日历上所给出的忌宜诸事决定自己次日的行动。庞统身背“凤雏”之名,听到“落凤坡”之后便自然而然联想到了自己。
最后他果真被张任大军射下了的卢马,在庞统的思维模式中,“落凤坡”的出现就是在提醒自己不要选择小路,可是自己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小路。
另外更是同意了与刘备交换坐骑,这就意味着上天不希望他参加此后的作战,所以顺应时利夺走了他的生命。
庞统剧照不过当我们跳脱出这种封建定式思维来观察庞统之死时就会发现,庞统之所以会死,与刘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谓“擒贼先擒王”,刘备身为主公势必是敌人打击的主要目标,这一点任何一个由军事指挥才能的人理应都知道,但当庞统要和刘备换骑的时候,刘备还是同意了。
这就意味着刘备虽然很善于辨识人才、招揽人才,但他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样爱才。如果刘备真的非常倚重庞统,就不该让庞统去走凶险的山南小路。
更不该让庞统骑着自己的的卢马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后其实还有一句话,“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庞统绘像这两人曾备受诸葛亮赞誉,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在当时均死在了刘备前面,再加上庞统因为刘备的大意也早早死去,这就导致蜀汉决策层的实力被削弱了很多。
诸葛亮虽然也是一个全才,但遇上个不善于使用人才,动不动就要意气用事一把的主公,纵然有神仙之才也无法安天下。
另外,诸葛亮在去世的时候,也无奈感慨道: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
诸葛亮绘像作为当时各方势力争抢的“卧龙”,在临死前仍以“赋性愚拙”自谦,但“遭时艰难”四个字却阐明了自己虽遇刘备,仍生不逢时的无奈。
并且和庞统一样,诸葛亮也曾表示自己的死是天意,而此前刘备的种种任性之举更给蜀汉政权的覆灭埋下了隐患,这才导致刘备虽然得到了卧龙凤雏之襄助,最后却还是没能一统天下。
诸葛亮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