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曹操也干过大屠杀,英雄

三国,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残酷,冷血的时代,在小说《三国演义》横行于市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渐渐的向往三国,认为只有三国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能够让自己受到万人瞩目,的确,在《三国演义》里面,把英雄写的所向无敌,纵横与沙场,踏足与天地,豪气凌云,但是,却往往没有人去在意,三国的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所处的历史背景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些所谓有着无限光环的英雄,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说说三国的环境。在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历史上有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之后被汉夺了天下,但是仍然只有一个国家,直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势力划分,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三国。但是,三国的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曹操曾经写过一句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说,三国时期,白骨是随处可见的,千里之内都看不见一只鸡,其实,本意就是说三国时期连年的旱灾战乱导致百姓的生活特别的苦,甚至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了后来的黄巾之乱。如果这还说明不了三国时期的生活有多苦的话,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是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前和三国末期的人口数量对比,在黄巾起义前,东汉有着万左右的人口,但是到了三国末期只剩下万左右的人口,可以说连之前的六分之一都达不到,从这上面就可以明白,三国时期对于人民来说,究竟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抛去连年的旱灾瘟疫不说,先说战争对于人民的影响。一、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年,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进京,他进京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宦官,而且是无差别的诛杀,在洛阳城中,有很多没有胡子的人都被误杀了,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洛阳城里面一片狼藉,董卓手下的人更是借着这次机会在洛阳城中烧杀抢掠,导致洛阳城内百姓伤亡惨重。而他干的第二件事,就是诛杀朝廷大员,而且,是连家族一块端掉,因为董卓的残忍好杀,所以导致了东汉王朝更是摇摇欲坠,年幼的汉献帝就想一个令牌一样,被董卓牢牢的窝在手里。二、东汉初平四年,也就是公元年,曹操进行了一次三国中空前绝后的大屠杀,造成了十万的徐州百姓遇难,这一事件目前很多人认为存在着争议,但是,无论是否有争议,在三国战乱时期,对百姓的屠杀绝对不在少数,就刘备的兵马也曾留下过一具具百姓的尸体,只不过被历史掩盖了,或许在政治家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三、年,爆发黄巾起义,黄埔嵩屠杀黄巾民众多人,黄巾军作战失利,阵亡三万,投河五万,黄埔嵩和郭典攻破曲阳,俘虏十万民众,全部斩杀,而这仅仅是清缴黄巾军的一支军队而已。四、年,由于食物缺乏,长安十万人口,两年后几乎人口灭绝,据《三国志》记载: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可以说是人把人吃的灭绝了。再有就是瘟疫和旱灾。据历史记载,公元年至年这段时间里,一共发生了十次大瘟疫,瘟疫的爆发导致人民大量的死亡,同时,在东汉末年,还出现了大规模的蝗灾和旱灾,尤其是波及整个长江以北的大规模蝗灾,可以说是百年难遇,还有就是东汉最后的年中,发生了五次水灾,单是黄河就发生过4决口。所以说,三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同时还要加上天灾人祸,瘟疫疾病,这是一个极其难熬的时代,而三国里面所谓的英雄,其实都是一个个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而且每天都活在生与死之间,用一句名言来形容他们就是,他们是把每一天都当成了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常常会说有些谋士或者将军,在行军过程中,因病去世,或者因劳去世,并不是他们养尊处优,吃不了行军的苦,确实是哪个时候的环境,已经恶劣到了极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