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广播剧发展历:从大众到小众,从蓝海到七彩
既然叫做广播剧,自然与广播息息相关。
年11月20日,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KDKA诞生于美国匹兹堡。之后几年中,各种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广播尝试。比如,播报新闻,邀请一人现场表演,为孩子们讲睡前故事,直播拳击赛事等。
广播时代正式到来。
年1月份,伦敦广播电台播出了20分钟的广播剧《危险》。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剧本是查德·休斯专门为电台撰写的。
第一部在华夏大陆响起的华语广播剧,是苏祖圭编撰、上海电台亚美公司制作的《恐怖的回忆》,在年1月20日的《中国无线电》杂志上刊登了这部广播剧的介绍和剧本。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伪满洲国已经成立,而1月3日日军侵占了山海关,侵略中华进入到新的阶段。“一·二八”事变一周年之际,苏祖圭结合“一·二八”时代背景,描写了普通商人孙意诚父子及其邻居左林居惨死在日军炮火下的悲惨故事,对于抨击日军暴行,号召全民抗日。
之后的几年中,抗日形势越来越严峻,包括电影明星在内的更多人参与到广播剧的制作中来。
年-年间的广播剧大多与抗战题材相关,如洪深的《开船啰》、孙瑜的《最后一课》、丁玲的《以身许国》等优秀作品。
通过声波,广播剧鼓舞着一代人,展现着中国人的不屈。
新中国成立后,底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在年2月7日由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以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反映铁路工人修复铁路、支持国家建设为主要剧情。
年-年期间的广播剧,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反对包办婚姻的《潘秀芝》、抗美援朝期间播出的《朝鲜丹娘—金玉姬》等。
年开始,国内广播剧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峰期。
当时无线电设备在各家普及率较高,艺术复兴趋势明显,压抑已久的文学作者们一部部著作问世为广播剧提供新鲜素材来源。不仅改编作品数量多、质量好,还有很多原创广播剧出现,如袁阔成、关山、曹灿、孙敬修等演播家的名字家喻户晓,涌现出了《二泉映月》、《三家福》、《宝葫芦的秘密》、《李自成》、《红颜》等红极一时的作品,配音、配乐日趋精良。
儿童广播剧发展极快,“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成为当时孩子们回家的信号,年,广东电台还播出了第一部立体声广播剧《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如《三国演义》、《红岩》等大型连续广播剧频出,追剧在那时已经成为风尚。
同时出现了各地方言版本广播剧节目。
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机的时代到了。虽然大部分人家里还是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电视台和节目都不多,但毕竟可以同时听声儿、可以看人儿,广播剧开始走向了小众。
尤其到了90年代中后期,影视剧数量激增,互联网文化蓄势待发,广播听众越来越少、越来越趋于老年化,广播剧的日子自然不好过。整体萎靡下,仍有星光点点,一些广播剧作者仍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最知名的品牌《刑警》,掀起了一阵“刘刚”热,剧情流畅连贯,主角塑造颇有个人英雄色彩,广受听众好评。其他广播电台看到《刑警》的成功后也纷纷模仿推出探案刑侦类广播剧,但影响力远不如《刑警》。
《刑警》至今仍在播,期之后被称为新版,受到喜爱的观众弊病。
老版《刑警》主题曲演唱者—刘欢千禧年后,国内广播剧不知何去何从。播放渠道仍然以传统电台为主,但互联网时代都已经到来,无线电成为家庭中可有可无的产品。
香港地区,不少明星都录制了景点的广播剧,比如王杰、梁咏琪的《死亡之拥抱》,王杰、张智霖的《高校怪谈》。张国荣、林忆莲的《七年三日》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e时代论坛的广播剧爱好组,也在国内开展了网络广播剧的尝试,兴趣使然地制作了数十部优秀作品,其中不乏《当心看车》、《其实我是爱你的》、《dos时代》这样的原创剧本。
可惜,e时代论坛由于核心成员工作问题、外部环境等原因,没撑过5年。它如同海贼王罗杰,倒下的同时,开启了大广播时代。
网络小说席卷而来,涌现出越来越多适合改编成广播的网文素材,广播剧开始形成规模。虽然距离从业者赚钱成名还较远,但至少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