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哇哈哈伊
在网上搜索《西游记》系列电影,会出现很多,并且年份很新。而搜索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的电影,却没有几个,有些年份非常的久远。
还有一个现象,和《西游记》有关的电影一般都会选择打上西游记之某某,例如《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西游记之女儿国》。
而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几部电影则没有打上《三国演义》的名称,只是取其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比如《赤壁》和《关云长》。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为什么四大名著中《西游记》被改编的如此频繁呢?
01
首先要感谢86版《西游记》垫下来的基础。
有数据表明,这一版的《西游记》重播了多次,开播时收视率相当高,深受大家的喜爱。
打个比方来说,《西游记》是一个知名度高并且深受大家喜欢的品牌,《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就是这个品牌卖的东西。大家对这个牌子信得过,它旗下的东西也想买来看看到底咋样。
这为《西游记》电影系列打下了群众基础。
02
《西游记》的结构从改编方面来说占了便宜。
打个比方,《西游记》就像一条铁链子,是由一个个完整的铁环组成的,只是这个铁环有大有小。
这一个个铁环就代表一个个完整的故事。铁链一边连着东土大唐,一边连着唐僧要去的西天。
就算这些铁环从这个链条中被取出来,它自身也具有完整性,经过后期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形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所以看《西游记》原著的时候不必从头看到尾,如果想看其中的某些故事,只需要找到对应的章节就可以。
比如说我想看关于女儿国的故事,我只需要看第53回,54回,55回就可以了,这三个回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女儿国的故事。
而四大名著中其他的三部并不具备这样子的结构。
《红楼梦》的主要线索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又有很多其他的线索互相交织,其结构就像是一张网,而网的最大特点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并且红楼梦中有很多的伏笔,这些伏笔如果没有对应的情节表现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
《三国演义》整体以时间为序,又可以分为五条线索。
汉亡是引线,魏蜀吴三方面的兴衰,晋国的一统天下是结局。
《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题材加工组织成的,最大的特点是对战争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表现。所以衍生出了电影《赤壁》和《关云长》。
《水浒传》上半部分是以人物为主,写主要人物上梁山之前的故事,然后又引出了另外一个主要人物,下半部分则以事为主。
照这样说,《水浒传》上半部分以人物为主,也有较高的独立性,为什么不能拍出以主要人物为主的电影呢?
这就要说到《西游记》具备的第三个特点。
03
《西游记》的故事符合电影大片的基本构造。
很多备受欢迎的电影,都有这样一个基本套路,总结起来就是“目标+阻碍+结果+意外+转折+结局”。
电影《寻梦环游记》,口碑和票房都非常好,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它的框架也符合这个规律。
目标:米格的音乐梦
阻碍:家人反对米格接触音乐
结果:米格误入亡灵界
意外:高祖母反对米格接触音乐,米格开始亡灵界的逃亡
转折:米格找到了偶像,以为他是自己的高祖父,却没想到他是杀害高祖父的凶手,而真正的高祖父就在身边
结果:大团圆
拿《西游记》原著中的女儿国这一节来填这个框架也是非常合适的。
目标:去西天取经
阻碍1:误喝子母河水,取落胎泉水被阻
结果:取来泉水,落胎成功
阻碍2:女儿国国王要与唐僧成亲
结果:连蒙带骗地来到西关口
意外:刚要出关唐僧被蝎子精抓去
转折:悟空八戒被蝎子精击退,得菩萨指点搬来救兵
结果:蝎子精被杀,师徒几人继续上路
也就是说故事已经有了框架,有了血肉,你只需要把它整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就可以。
04
人物结构方面,《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就是师徒四人加上一匹白龙马,妖精救兵都属于配角行列,不论是人物还是性格都很容易集中,并且,因为人物性格的鲜明,容易制造冲突。
故事的冲突就是看点,而这个冲突原著中本身就具备,只需要后期加工,让这个冲突来得更猛烈一些,故事的看点就有了。
而冲突的解决也相对容易,打败妖怪,继续西行,基本上这个冲突就缓和了。
其他三部名著人物关系相对复杂,有很多交织牵连。
人物性格鲜明,具有自己的特点,但不是一个故事能表现出来的。原著中人物性格都是用几个故事来刻画的,而这些故事分散在很多章节,每个章节又涉及到不同的人物,整合串联起来不容易。
打个比方来说,同样是编一条手链,《西游记》只需要四根线,并且这四根线的进程基本相同,在编制的过程中加上一些小饰品,这条手链的完整性和装饰性就都具备了。
而其他三部名著则需要十几根线,最重要的是这些线的进程并不相同,要在不同的地方编入不同颜色的线,还要加上其他的装饰,如果一个地方的位置错了,整条手链就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所以改编《西游记》故事的难度相对低一点。
相信一定还有其它原因,请大家补充。
更多精彩
剖析《民国奇探》中的女性形象:层次多样,内心丰富,敢爱敢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