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古典文学著作。特别是根据其内容改变的种类繁多的历史剧、电影让这部小说讲述的内容在中国家喻户晓,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够说出里面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的传奇故事。小编小的时候就认为电视剧中演的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长大后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混淆艺术创作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别。那么到底哪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作者编撰而史书上未记载的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十个《三国演义》虚构故事,如果你知道更多可以在下方留言。
01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在涿县张飞桃花盛开的后庄园,焚香祭告天地,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这个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故事却未见史料,正史中只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并无提及三人义结金兰,但是无论演义小说还是历史中三人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名为群臣,实则兄弟,所以说作者罗贯中从正史中刘、关、张三人“恩若兄弟”等记载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桃园结义”还是非常令人信服。
02连环计
如果告诉你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可能历史上不存在,是虚构的,我们这些看官老爷们会不会很失望。《三国演义》写貂蝉因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被司徒王允收留,为报答恩情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最终使吕布对董卓的不满步步升级,化为仇恨,进而将其杀死。这个故事构思精巧,跌宕起伏,语言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可是,貂蝉巧施“连环计”的故事,最多不过是罗贯中对史书中王允、吕布诛杀董卓和吕布曾与董卓侍婢私通史实的大胆想象和艺术发挥。还有一个庞统为曹操献连环计也是虚构的。
03七进七出单骑救主
五虎上将赵云是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一个英雄形象,也肯定是作者罗贯中最偏爱的角色。在历史上,确实有赵云“单骑救主”的记录,《三国志》记载“先主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仅仅寥寥数语,平淡无奇。而罗贯中在创作这段故事时,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星星点点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虚构和夸张,编织出了一串串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赵云能够推倒土堆掩埋主母尸体,以免被敌军凌辱,又将阿斗抱藏怀中,从四更杀到天明,单人独马,先后杀死曹营名将50余人。作者精彩营造了一个七进七出、浑身是胆、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04七擒七纵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三国演义》写得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诸葛亮于建兴三年亲率大军南征,对“蛮王”孟获实行“攻心为上”的战略,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又七次释放。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呢?陈寿的《三国志》是记叙三国历史的权威史籍,此书中不仅没有“七擒七纵孟获”的记载,而且连孟获其人也没有。何况,为使孟获心悦诚服,诸葛亮擒孟获而不杀或擒而复纵都是可能的,但“七擒七纵”就难以令人置信了。事实上,诸葛亮也没有这样大的本事,当时“方务在北”的战略和有限的时间也不容许诸葛亮如此拖延时间。
05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甚至最后将周瑜气死把赤壁之战最大功臣刻画成了了心胸狭窄的反面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周瑜是否真的如此嫉贤妒能、气量狭小?《三国志》中周瑜本传记其为人“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孙权对周瑜的评价很高,说他“雄烈,胆略兼人”;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除此之外,有关三国史籍中,还没有发现有关周瑜“量窄”的资料。其实,历史上的周瑜,并非如罗贯中所言是“量窄气小”之人,而是一个智勇兼备、才德出众的军事家。《三国演义》对周瑜性格的刻画同历史真实差距之大,意在通过展示吴蜀矛盾,让周瑜与诸葛亮斗智斗勇,从而烘托出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
06空城计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马谡丢失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进击,诸葛亮无兵迎战,但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事实上,这只是作者神话诸葛亮而编撰的故事,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和司马懿的小心谨慎,都被刻画得很成功。实际上,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和空城计事发地点相隔千里,历史上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街亭丢失后,诸葛亮见势不妙,只好退回汉中,并无空城计骗曹军的剧情。历史上记载真正使用空城计的是赵云,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去翻阅一些资料。
07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被尊为“武圣”,是可以和“文圣”孔子相媲美的历史人物,几千年来,他的忠勇无双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绝对居功至伟。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多数是虚构神话了的内容,特别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非北上到河北,而且没有携两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也自然是虚构的,小说中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08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当时小编和同学都认为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然而事实上,草船借箭非诸葛亮所为,这是罗贯中借鉴历史故事改编的内容。历史记载在唐代安史之乱时,名将张巡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叛贼令狐潮几十万只箭,三国志中记载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权安全返航,并且此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五年。所以诸葛亮没有借箭,而是借了故事。
09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我最喜欢的三国单挑片段,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三国武力第一人吕布大战的故事。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刘关张三人合力才与吕布打平。事实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备的时任老板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讨伐,自然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这个故事。由此可见小说中关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肯定也是虚构的文学创作。实际上,讨伐董卓联军中,长沙太守孙坚的功劳最大,斩华雄和击败吕布的是孙坚,没有刘关张三人什么事。
10曹操献刀
《三国演义》写到董卓专断朝政,废杀少帝,残害生灵,荒淫暴虐,朝纲紊乱,曹操挺身而出,愿刺杀董卓以谢天下。在即将得手时,被吕布撞上,所以只好假借为董卓献七星宝刀来掩饰,随后,曹操匆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和董卓不和,并且看出来董卓暴虐治下,必将失败,所以未就任朝廷官职,逃出京城。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刺卓”纯属子虚乌有。
上面十个《三国演义》中的虚构的小故事分享完了,各位看官老爷如果有其他小说中虚构的故事也可以分享出来。《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不管其是否有虚构的成分在,《三国演义》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思想中,其中一些宣扬的正能量不断影响着后人。
最后,想再啰嗦一句,喜欢小编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