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和三国演义单

哈喽,大家好!我是诸晓白聊戏,一个传统文化发烧友的诡谈戏说。众所周知,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一生光荣战绩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单刀赴会吧。

《三国演义》单刀会故事梗概

在《三国演义》里面,单刀会的故事大概如下: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气死周瑜,夺了荆州。刘备为了取得三足鼎立之势,派关羽镇守荆州。但是吴国为了收复故土,一直没有放弃夺回荆州的想法。因此,置酒设宴名为款待关羽,实为鸿门宴,邀请关羽过江到东吴,席间埋伏了刀斧手想要杀掉关羽。但关羽久经沙场,熟读兵书,心中已知此事必有蹊跷,便早有所准备。故而,只带领周仓等十几个随从人员,提着宝刀,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以脱身。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不仅应邀赴了宴会,更挫动了吴国的锐气,打消了孙权收回荆州的念头。

这里的《三国演义》单刀会情节歌颂了关羽勇敢的精神和过人的才智。那么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又有何不同呢?让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

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关汉卿,和所有的元杂剧作家一样,也是时代的弃儿。民族意识的强烈抗争,对低下社会地位的反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于元代政体的“离异意识”,使关汉卿对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合作的乖张态度。仅看他取字“汉卿”这一行动足以证明。“汉卿”的含义是汉之卿士,也可以理解为蒙古之逆臣。那么他写《单刀会》,又想表达出什么呢?

关汉卿

剧情的平缓只为抒情

我们先看看杂剧《单刀会》的剧情,凭心而论,与他其它的剧情曲折、波澜起伏的杂剧不一样,关汉卿的这个杂剧是极其缺乏戏剧性的:他忽略了该故事中诱人的情节内涵,却把重点放在对主人公豪气与情怀的突出强调上。以至于戏剧场面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但是主人公关羽却迟迟没有登场,情节也几乎没有发展。

在第一折、第二折中,关羽还未出场,就分别利用次要人物司马徽和乔玄之口,历数关羽斩颜良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业绩。这里的重点不在情节的构设,而在烘托关羽的英武神威。在第三折中又用整整一套的篇幅来写关羽的临行“训子”,让关羽现场讲述自汉皇创业是三国鼎立的历史艰辛过程,同时抒发自己“豪气三千丈”的壮烈情怀与一往无前的决心。

东吴

而在重头戏第四折中才写到关羽的单刀赴会,但同样把重心放在对关于内心激烈豪情的抒发上,情节只是一带而过。第四折为直接表现关羽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在关羽和鲁肃面对面的冲突即将揭开之前,剧作家却采取延缓情节的方式,不惜篇幅地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关羽面对滔滔江水袒露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关羽在赴会途中,面对滔滔江水,触景生情,坦露襟怀:

鲁肃、关羽、周仓

〔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好一个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关羽有感于亲身经历的血染江水的赤壁战已成旧事,江山依旧,人物全非,一股苍凉凄切的情怀油然而生,关汉卿化用了杜牧的诗和苏轼的词的意境,把文人吊古的情思化为剧中人关羽的心境,把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互相对照,由此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悲哀,这样的关羽,更加真实,更加深沉。

这大段的抒情,与其说是关汉卿“多情”,不如说这何尝不是关汉卿心底的泣血之鸣?在这里我们就理解了关汉卿在这个剧中的浅层寄寓。关汉卿取与自己同姓的前辈汉将关羽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满腹的历史感慨,不能不让人猜测他以之自比的用心。

关羽

《单刀会》情节结构方面的这种特点,与它很强的抒情性的特点正相适应。可以看出,《单刀会》的主旨不是要再现一个“有一定长度”的故事,也不是要刻画发展的、复杂的人物性格,而是要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时代感受。这种感情就是对历史上英雄豪杰之士的爱慕和向往之情!这种感受就是民族矛盾尖锐时,受压抑民族的愤懑和不平!

周仓、关羽

结语

有着如此计谋和勇气的关羽可歌可叹!《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可歌可叹!有着如此顽强历史信念、如此强烈文化人格力量的关汉卿可歌可叹!好了今天的诸晓白聊戏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