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高永新
在梁山将中,入云龙公孙胜是一个奇怪的存在。
他是个大人物,出场早,职位高,却没有多少戏份儿。
他是梁山副军师,却几乎看不到出谋划策。
征辽凯旋,他又是第一个全身而退,从此,消失在江湖中。
他对梁山的贡献,除了入伙劫生辰纲以外,基本上就是几次斗法。
比起宋江、吴用,甚至后来出场的卢俊义,四把手公孙胜做的事情也太少了。这显然不能满足广大观众对呼风唤雨准神仙的想象。
01
有人说,安排这个角色,是施耐庵向罗贯中致敬。
《水浒传》的吴用是参照《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写的。但是,吴用与诸葛亮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领相比,少了一些仙道色彩,质实有余而飘逸不足。而公孙胜以道士面目出现,弥补吴用了的不足。也就是说,吴用+公孙胜=诸葛亮。所以,公孙胜是副军师,紧排在吴用的后边。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除了平时的配合,二人还有过一次特别紧密的合作。
打曾头市的时候,吴用放火,公孙胜呼风,把对方门楼栅栏给烧了,吓得史文恭不敢出来,胜了一局。
吴用鞭梢一指,军寨中锣响,一齐排出百余辆车子来,尽数把火点着,上面芦苇干柴,硫黄焰硝,一齐着起,烟火迷天......公孙胜早在阵中,挥剑作法,借起大风,刮得火焰卷入南门,早把敌楼排栅,尽行烧毁。
这一处如同诸葛亮的火攻。
不过,这一解释虽好,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公孙胜形象。
那么,公孙胜到底是个什么人?他这种低调是性格所然,还是有意为之?
02
首先,公孙胜的表现主要是几次斗法。尽管次数不多,但是,作用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神仙、妖魔鬼怪与人类并不在同一个纬度之间。在他们的法力或者法宝面前,人类的武功、兵器、智谋都毫无作用。
《封神演义》中牛哄哄的法宝“番天印”比如攻打高唐州救柴进的时候,梁山好汉就接连两次被高俅的弟弟高廉的妖法打败。武功高强的林冲不堪一击,足智多谋的吴用无计可施,不得以才想起了离队很久的公孙胜。除了这位仁兄,其他兄弟都是白给。
后来,戴宗和李逵去请,千辛万苦才找到,李逵还被罗真人收拾了一顿,公孙胜才迟迟下山。入云龙一出手,高廉就没戏了。
也就是说,人家公孙胜奇货可居,而且产品单价极高。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当然,这种独特作用虽然重要,未必就决定公孙胜排到第三和第四位,进入公司决策层。
古代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是,人们还是普遍信奉鬼神。个人的旦夕祸福,国家的兴亡以及整个世界都是由神仙、佛主主宰。《水浒传》也有神话色彩。
公孙胜是一位道人,在别人看来,他尽管不是半仙之体,也算得上神通广大。况且他还有一个成了仙的师父罗真人。
能通仙的人,往往可以预知祸福,甚至可以帮助人能趋利避灾,自然要高人一等。君不见,现在一些大公司的老板身边都会一些具备特殊预见能力的“大师”朋友。这些人极受尊重。
宋江等众人对公孙胜的尊重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是对未知世界以及世界主宰者的敬畏。
在梁山排位这一个重大人事安排上,宋江发挥了公孙胜在神灵方面的独特作用,请他主持罗天大醮。这个活,门槛太高,专业性太强,除了公孙胜,其他梁山好汉没有资格去干。
而且,在外界看来,梁山这位呼风唤雨的道人,也为梁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来,梁山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那么,能理解天意,能与天对话,除了宋江的天书以外,大概也只有公孙胜了。
03
那么,公孙胜是不是一个有智谋的人。
我觉得是。不仅有谋略,而且根据小说的逻辑,很可能可以识破天机。至少他的师父是可以的。
那么,公孙胜为什么那么低调呢?
这与公孙胜的职业规划有直接关系。
公孙胜并不是个全职强盗,只有半个身子在梁山。另外半个,是在师父罗真人那里。
同为出家人,公孙胜与鲁智深不同。鲁智深虽然也认过师父,也有出家的经历,但是,他所谓“出家”只不是为了避祸,肉照吃酒照喝,从没有用寺庙的条条框框约束自己,后来完全脱离的组织,最多算个“编外”和尚。(当然,这不否认鲁智深有佛性)公孙胜一直跟随罗真人在二仙山修道,深得真人喜爱,是名副其实的道士。
能够影响公孙胜命运的,是他的师父罗真人。
神仙罗真人我们推测,在罗真人看来,爱徒公孙胜参与劫生辰纲以及落草梁山,“上应天闲星数”,命中有此经历,但是,红尘不可贪慕,修道才是正途,“切须专持从前学道之心,休被人摇动,误了自己跟下大事”。学道是师父公孙胜的职业规划。这在公孙胜复出时,罗真人说的非常明确。
所以,公孙胜终究会离开梁山,他自己明白;宋江他们在公孙胜复出后也明白。
二次上梁山后,公孙胜一半是员工,一半是顾问。既然终究会离开,公孙胜始终很低调,除了斗法之类分内之事,其他事情一般不主动表态或参与。同为智囊,但公孙胜从不与吴用争高下,把机会留给智多星。
让自己变得可有可无,对自己,对梁山,对兄弟们,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道者明道。
公孙胜是高人。(文/高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