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近日,专注于“三国历史”的畅销青年作家成长,又推出三国历史新作《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从书信的角度,解读三国故事和三国人物。马伯庸评价,“别出心裁的角度,别具一格的叙事,别开生面的解读。” 三国历史不少与湖北息息相关,5月6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成长采访,他表示,自己也曾专门到湖北来探访三国遗迹,很多地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作家成长
三国连环画、电视剧、游戏,都是我的“引路人”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三国历史题材感兴趣的?为什么选择写三国历史书?
成长:我是年生人,标准的“80后”,那时候儿童读物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我父母是西安美术学院的画家和老师,因为工作需要,家里就买了很多连环画。其中有一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画很精彩,文字编得也很好,我一下被吸引了。连环画就成了我进入三国世界的第一道门。上小学的时候,刚好赶上央视《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这一版电视剧就不用我多描述了,放在现在都是经典之作,每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追剧简直太幸福了,那个时候就对许多三国人物如数家珍了。接下来就是电脑游戏的流行,当时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三国题材游戏我都玩过,游戏给了我们在虚拟世界里参与历史、甚至改造历史的奇妙体验。正是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方式的引导之下,我对三国产生了深深的热爱,并且逐渐成为一名三国历史的研究与写作者。
目前市面上三国题材的书籍很多,应该说三国在广大读者的心中还是有很强大的阅读基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因为三国文化的辐射面很广,除了演义、正史以外,诗词、戏曲、艺术、军事、哲学、科技,包括考古发掘的文物和散布在全国的三国遗迹。
三国是谍战的“黄金时代”,许多谍战情报通过书信的方式呈现
记者:这次这本《乱世来鸿》,挑选三国时期的书信作为对象来解读,这个角度是怎么想到的?
成长:选择书信的角度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前些年电视上有一档文化节目叫《见字如面》,就是请一些文娱名人来阅读古今中外名人书信,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当时就在想三国时候的人有没有写信?因为三国距离我们已经年了,史料保存不多,像书信这样的资料肯定是不如明清、近代这样丰富,但是它们散落在《三国志》《后汉书》《昭明文选》《艺文类聚》等史书、文集里,读者阅读起来比较麻烦。我在《乱世来鸿》这本书中的工作,首先是把它们摘出来,遴选一下,然后去寻找书信背后的故事,通过非虚构写作的方式将它们分为11个相对独立的篇章。有的可能是围绕一篇书信来写,比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绝交书,我通过这封书信叙述了嵇康、山涛两人的友谊和“竹林七贤”的聚与散。有的是用一组书信来串联一组人物关系,比如曹操与孙权的往来书信就是南北霸主对峙二十年历史的真实写照。
记者:你觉得书信内容可信度高吗?历史上很多假降、反间计等,也是通过书信来实现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古人留下的资料?见字如面,眼见为实,有时也未必如此,对吧?
成长:书信的内容我觉得是比较可靠的史料。我们现在所见的史书,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出于各种原因,在叙述方式和史料选择上都是有取舍的。比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西晋人,所以对于司马氏就多有回护,比如对司马昭弑君的事情就完全避讳不提。史书中记载的口头语,如某人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大抵都不是原话,因为史官需要对它进行“书面化”的重写。而书信本身就是书面语,被史书摘引进来,大多数情况都会保留原文的语句,最多只是做一些裁剪。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三国书信,可以说基本是可信的。
当然,字里行间别有深意,书信里的话是不是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意思,还是弦外有音,就需要我们今天进行解读,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有趣的地方。最近三国谍战剧《风起陇西》正在热播,历史上的三国也是一个谍战的“黄金时代”,有许多谍战情报都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呈现的。我的书里有一章《依依东望:新城风云背后的文字暗战》,说的就是诸葛亮北伐之前在新城郡发生的孟达事件,这场事件中,诸葛亮、司马懿、孟达、李严等参与者都有书信流传下来,这实际上是一场书信背后的谍战,情节堪称一波三折,比谍战剧都精彩。
书封
湖北是最“三国”的省份
记者:为了写三国历史,你还多次来湖北相关地点采风,可以跟我们读者分享两三个你到过的地方,并谈谈感受吗?
成长:湖北是三国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聚集地。因为在其他省份虽然也有大量的三国文化遗存,但是所涉的只是三国之中的一国或两国,湖北在地理上属于三国鼎立的核心位置,魏蜀吴三国纷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同时拥有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说是最“三国”的省份。
这些年我在写作之余热衷于探访全国的三国文物与遗迹,也是在为下一本书做准备,所以多次去湖北采风考察,也阅读学习了湖北三国学者叶植、王前程、夏日新等老师的著作、论文,加深了对湖北文化的了解。
去年9月我与另一位朋友结伴策划了一趟荆州、赤壁、鄂州、武汉四城游,主题是探访三国遗迹,一路上我们还拍了短视频,后来发在抖音和B站“写三国的成长”上。这一次旅行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湖北大地简直处处是宝,三国遗迹星罗棋布,可挖掘的东西太多了。印象最深的是鄂州博物馆,鄂州在以前的印象是挺低调,我有很多喜欢三国的朋友都不知道鄂州就是三国东吴孙权称帝的“武昌”,他们误以为是现在武汉的“武昌”。然而正是由于鄂州担任东吴国都十年,后来又一直作为东吴陪都,所以保存了大量东吴时期的出土文物,比如弩机、环首刀、青瓷俑、铜镜、木刺等,鄂州博物馆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展出三国文物,这在全国的博物馆里还都是罕见的。在文物面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成长在湖北鄂州孙权广场留影
另一处印象深刻的城市就是襄阳,十年前我还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作为《汉江》纪录片的实习生跟随剧组来到襄阳拍摄,襄阳古城、汉江、鱼梁洲、古隆中……每当身临其境这些历史现场,我都能想象到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那些历史画面,英雄驰骋的场景,每一天都心潮澎湃。襄阳是一个因三国而崛起的城市,他的文化意义和地缘价值也是因为汉末乱世才凸显了出来,我对襄阳一直很有感情,比较遗憾的是两次去襄阳都因为时间匆忙,没有能够停下来仔细品读这座城,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
人物档案:成长,作家,编剧。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居北京。北京市作协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出版有《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这样好读的历史·三国争霸》《群雄逐鹿:彩绘三国演义》(文字部分)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