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位置特别突出。再加上中国人心目中一直有崇尚“义气”的心理情结,对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心向往之,所以这个故事特别能引起中国男人的情感共鸣。以至于后世的文学作品里,大多有结拜的故事情节,如说唐、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水浒传、明英烈等。
不过,也许令大家失望了,刘关张历史上并没有结拜。理由如下:
1、《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都没有记述,没有提及此事。
2、历史上三人的真实年龄,最大的是关羽,中间是刘备,老三是张飞。如果真结拜的话,大哥应该是关羽而不是刘备。也许有人说,关羽可能会觉得刘备身份高贵,甘愿让刘备当大哥。我认为这不大可能,既然是兄弟,就只有年齿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结拜时就存有功名势利的心思,那就目的不纯了。
3、《三国志·关羽传》说,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刘晔传》说:“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这说明,按照正史的说法,刘关张三人的关系的确很亲密,亲密得就像兄弟、父子一样。像兄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不是兄弟。
既然三人不是兄弟,那为什么罗贯中要虚构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呢。其实,中国古代有杀白马为盟的习俗。建安七年(),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背袁向曹,他们起事时就是杀白马盟誓。后来,很多农民起义的头领在起事时就用这种形式。比如元代红巾起义,也是“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不过,他们是盟誓,并不是结拜。
以此推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应该是跟大多数人一样,由于意气相投,在一起发过盟誓。《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栖身曹营时,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到底有无心意留在曹营,关羽十分感叹地告诉张辽“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这也佐证了说明刘关张三人的确发过誓言,相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也许《三国演义》的作者从三人曾经盟过誓这件事上得到灵感,才虚构出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为男人们描绘了一幅最美好、最感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