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于后世是一部小说,于战争却是

《三国演义》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备受世人追捧的一部小说。甚至放到现在,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话题。乱世纷争,各路英雄演义尔虞我诈、侠肝义胆,令人们津津乐道。对于后世,《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但是在战争年代,《三国演义》却充当了兵法的存在。

努尔哈赤,清朝太祖,后金的创立者。努尔哈赤自从二十五岁那年,听闻明军误杀了太祖、父亲的噩耗,心中便深深埋下一颗复仇的种子。年,努尔哈赤用祖、父所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启征途。经过五年时间,收复了建州五部,即: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王甲部、董鄂部、哲陈部。随着势力扩大,努尔哈赤并没有停下征途,继而统一女真。随着势力扩大,自认为有了足够的实力对抗明王朝。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时隔两年(年),宣读“七大恨”,正式对明宣战。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从‘十三副甲胄’发展到现在的数万精兵,拥有对抗明王朝的实力,最大的功劳不是某个人,而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努尔哈赤命令军队中每一个人的标配便是《三国演义》,让将士学习里面的谋略、忠诚、英勇,当然,努尔哈赤也是演义的粉丝,三军上下,奉《三国演义》为兵书。

年,明朝终于意识到努尔哈赤的厉害,随着抚顺、清河沦陷,明朝不再对辽东坐视不理。委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负责对其战略。杨镐与努尔哈赤对战,再现当年“官渡之战”的情形。杨镐充当了袁绍,努尔哈赤充当了曹操。拥兵自重的杨镐集结数十万大军对努尔哈赤发动进攻,原本可以一路平推便可直接要了努尔哈赤的命,最起码明军的战斗力在那摆着,再加上先进的火器傍身,想不赢都难!可惜,杨镐对于行军打仗一窍不通,不用努尔哈赤分散明军,他自己都已经把明军分成四路打散,从不同方向进攻。努尔哈赤则采用“恁[nèn]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将四路明军打的溃不成军,死伤无数。

官渡之战,袁绍拥兵十万,是曹操的三倍;杨镐同样也是如此,拥兵20万,努尔哈赤拥兵六万,也是三倍出头。袁绍的失败在于他识人不明,用人不当,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杨镐也是不会用人、识人,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主,手中有一支机动兵,却对三路明军没有任何策应、措施,毫无统帅能力,军纪散漫。相反,读过《三国演义》的努尔哈赤就不一样了,临危不乱,面对多于己方兵力的明军从未惊慌,而是沉着冷静,这正是一位合格的统帅所该持有的‘特性’。我想,在用人方面,努尔哈赤一直在效仿曹操,采用了“唯才是举”的举措。

打退了明军,努尔哈赤包围了叶赫部,彻底统一了女真族,为大清建立奠定了坚固的基石。可惜,辽宁战役时,被明军一颗炮弹所伤,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中年68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