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水浒传》,有一种油画般的质感。/电视剧《水浒传》我们固然有一百个理由,认为网飞的《水浒传》拍不成中国人民爱看的样子,但相信经典有衍生经典的能力,拥有乐见其成的胸襟,或许是一种更加健康的文化自信。
你能想象蓝眼睛的林冲,黑皮肤的武松,以及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鲁智深吗?亦或是将整座梁山搬到另一个平行时空,把昏聩的北宋朝廷,替换为某个意图颠覆世界的邪恶势力?
著名流媒体播放平台网飞(Netflix)昨天公布的一则消息,或许正在将以上种种可能变为现实。
网飞要拍《水浒传》了?这不是玩笑。
北京时间13日上午,网飞电影官方账号发布消息,表示计划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改编成电影。消息传回中文互联网,可想而知地炸了锅,留言区挤满了吐槽的网友:
“懂俄罗斯人看到美国拍《战争与和平》的苦了吧。”“中国的故事,由美国人投资,日本人导演,韩国人演,非洲人看吗?”“期待可以期待,有总比没有好,但还原是不可能还原的……”
有媒体在微博上发起一项投票:是否看好网飞版《水浒传》电影?超过八万名网友参加,其中六万多人选择了“不看好”。
毕竟,之前那部宣传铺天盖地、质量稀松平常的好莱坞版《花木兰》,已经让中国观众成了惊弓之鸟,连刘亦菲的颜值和网飞的好口碑,都挽救不回来。
水浒不好拍,老外拍不好
现在就断定网飞版《水浒传》拍不好,是不是为时过早?
不妨先来看看这部电影已经公布的创作阵容:此次改编,将由MattSand担任编剧,佐藤信介任导演。
MattSand曾经是《深海浩劫》的编剧,这部讲述海上钻井平台垮塌、石油工人自救逃离的灾难片,在国内上映时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熟悉佐藤信介的中国观众更多一些,他导演的中日合拍电影《王者天下》,改编自同名漫画作品,故事背景设定为中国战国末年。作为一部漫改电影,《王者天下》的还原度、成片质量和观众评价,都还算中上。
电影《王者天下》评分。
但这样两位资历不算太深、作品也没那么硬的编剧和导演,能够驾驭好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吗?难怪中国观众心里要打个问号。
回过头来,再说《水浒传》这个“大IP”。
相比于“四大名著”的其他三本,大多数读者对于《水浒传》的认知都出现过一种反复。所谓“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少年时代,梁山故事常被解读为简单的正邪对立。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更是只看过影视版,没翻过原著,对于梁山好汉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层面。
等到阅历稍长,再回去看《水浒传》,却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李逵的滥杀,林冲的窝囊,吴用的阴狠,晁盖被宋江夺权的暗线,都逐渐清晰起来,使忠义堂上“替天行道”四个字,显的愈发暧昧残酷。
正如鲁迅对李逵的批判:“我却又憎恶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港片时代,剧情魔改版水浒故事。/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
很多人年长之后再看《水浒传》,才发现一百零八人中,真正的好汉寥寥无几,看来看去,也唯有被金圣叹一口气给了“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八个称号的鲁智深,一生称得上行侠仗义、光明磊落。
再加上曾经那场“好就好在招安”的全国大讨论,使《水浒传》具备了远高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的复杂性。展现社会的多元层次、人性的曲折幽微,成就了这部文学名著,却也给日后的影视改编留下了难题。
至于把这部国人尚且讨论不休的作品搬到海外,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我们想看什么样的《水浒传》?
在网飞下手之前,中国人自己已经拍过不少版本的《水浒传》,但其中能称得上经典的实在不多,水准最高的无疑是央视版《水浒传》电视剧。
这部剧从年初开机,一直拍到年上半年,到年底播出时,距离开拍已经过去近四年,如此漫长的周期已经不是今天影视行业所能想象的。当时,《水浒传》剧组从香港请来袁和平做武术指导,从而弥补了此前央视版《三国演义》“文戏出彩、武戏失色”的遗憾。
这版水浒打戏出彩。
另外,作为央视版四大名著中拍摄最晚的一部,这版《水浒传》在“硬件”上做到了最精良:片头还原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生活百态,如同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服饰道具场景布置,以及赵季平的配乐,刘欢的主题曲,无不呈现一种古朴意味,从宋江到李逵、武松、林冲,主要人物选角亦称得上精准恰当。
但即便如此,这部《水浒传》在当时仍招来不少批评,最集中的槽点是删减了太多情节和人物,例如原著中的重要人物公孙胜,在电视剧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当然,这种删减除了出于篇幅所限外,也与央视平台特性有关。
原著中公孙胜在梁山的角色类似于法师,出于对写实的追求,电视剧将所有神魔色彩的斗法情节一律删去,公孙胜的出场机会当然大为减少。另外,原著中一些过于血腥、暴力的细节也没有表现。
因此,也有观众认为这版《水浒传》艺术水平尚可,但还原度不足,至今在央视四大名著中,其评分依然垫底。
央视版《水浒传》评分。
在王菲和那英“相约九八”的歌声里,《水浒传》一直播到年。也是在这一年,《泰坦尼克号》让中国电影观众知道了什么叫国际大片,《还珠格格》让中国电视剧观众明白了什么叫造星机器。
年,拍完《水浒传》之后的制片人张纪中,在报纸上看到金庸的一段谈话:
“如果大陆能像拍《水浒传》《三国演义》一样去拍我的作品,我愿意把自己的版权一块钱授予他们。”
兴奋的张纪中立刻给金庸写去一封长信,次日便收到回复。不久之后,他们在杭州会面,金庸真的将《笑傲江湖》的版权以一块钱给了张纪中。
据说当时金庸提出的要求是“尊重原著”,他觉得港台武侠剧搭景太多,内容改动也太大,希望张纪中能弥补这些缺憾。
多年后,作为内地首部金庸剧,这一版《笑傲江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实景拍摄的真山真水搭建出来的古典江湖,这也是央视拍摄的唯一一部金庸武侠剧。
越来越多观众,为这版绝无仅有的《笑傲江湖》正名。/电视剧《笑傲江湖》
在此之后,市场化的大潮席卷影视行业,央视精耕细作的四大名著成为绝响,无论是电影版的水浒人物系列,还是新版电视剧《水浒传》,都很难再达到之前的高度。
文化自信,先甩掉IP“洁癖”
拍好中国的故事,最难的地方恰恰在这个“好”字上。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要真正完成跨文化的交流,谈何容易。即便把我们的“古典范”原汁原味搬到海外,老外心目中的理解也往往走样
仍以《水浒传》为例,毕竟当初,连怎么把“水浒”两个字译成英文,都成了翻译史上的一桩公案。浒,意指水边,因此有译者直接将“水浒传”三个字直译为“水岸边的故事”,例如TheWaterMargin:OutlawsoftheMarsh(网飞的官方账号也使用了这版翻译)。
类似译法不能说有错,但也仅传达出字面意思,无法还原其文化意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经有过长期中国生活经历的女作家赛珍珠,曾把“水浒传”三字意译为“AllMenAreBrothers”,即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中国人看来更为传神。
年改编自赛珍珠同名小说的电影《大地》,出品方、主要演员、拍摄地都在美国,贯穿全片的台词也都是英语,但片中的各种道具都来自遥远的中国。/《大地》的英文海报
但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赛珍珠一样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化浸润,普通外国读者看这个标题,是不是还是一头雾水呢?
既然跨文化的难度天然存在,《水浒传》一类的改编,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我们心目中的模样,那何妨大度一些,宽容地给这种改编一些时间和空间,而不必早早给别人扣上“糟蹋经典”的大帽子——说到底,《水浒传》作为一个公共性的文化IP,中国人拥有解读的权力,外国人也有改编的权力。
不能因为一部《花木兰》拍的不好,就否定老外所有的翻拍尝试。/电影《花木兰》
相比之下,类似于“中国经典毁也要毁在中国人手里”的言论,反而是另外一种粗鲁的亵渎。
上世纪五十年代,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狄仁杰故事为蓝本,写作了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在西方引起轰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青年鸟山明来中国游览,寻找灵感,随即把《西游记》中金箍棒、筋斗云、孙悟空等元素融入自己的漫画,也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龙珠》。
被六小龄童老师批评为“胡编乱编”的《龙珠》,影响了全世界几代青年。中国元素被化用成了日本文化产品,我们在欣赏之余,是不是也有一丝遗憾呢?/《龙珠》
我们固然有一百个理由,认为网飞的《水浒传》拍不成中国人民爱看的样子,但相信经典有衍生经典的能力,拥有乐见其成的胸襟,或许是一种更加健康的文化自信。
作者
曹吉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