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大宝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周末作业,制作一张你所了解的三国时期的思维导图。
正好整理出来的内容就是今天学习笔记。
(姐姐的学校作业)三国时期魏国
魏国(年12月11日—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重点人物:
魏武帝曹操(年—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司马懿(年~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夏侯敦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敦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
夏侯渊三国魏人,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
魏国五子良将,“五子良将”是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一个民间俗称。“五子”的含义是五个人,“良将”的含义是善于作战的将领。“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麾下的五位战功卓著的将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
(图片来源于网络)三国时期蜀国
蜀汉(年5月15日—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
重点人物:
汉昭烈帝刘备(年-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诸葛亮(年—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关羽(?—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张飞(?—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赵云(?-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三国时期吴国
吴国(年—年),多称东吴,亦称孙吴。章武二年(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年)四月,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都城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太康元年(年),东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重点人物:
吴大帝孙权(年-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年-年5月21日在位)、政治家、军事统帅。
周瑜(年-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张昭(年-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1]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张昭容貌严正,敢于直言谏诤,与其他士大夫一起采周、汉制度,撰定朝仪,以规范朝廷活动,体现出儒学朝臣的风范
鲁肃(—)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
吕蒙(—)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黄盖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
(图片来源于网络)三国十大战役
三国十大战役,是指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十次改变历史进程、决定历史人物命运的十次具有转折性的大战。这十大战役分别为:北方统一战、江东统一战、西川统一战、、濮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潼关之战、合肥之战、汉中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
(每天学习一点点,离你又近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