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一个被忽略的小人物,后人

引言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除了重点叙述东汉末年到三国并立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态之外,还重点梳理并描绘了许许多多看似微不足道、但影响力巨大的小人物,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这些许许多多的配角并没有太多出境的机会,但是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理由和缘故。而在三国乱世中,江东“陆氏家族”就是许多配角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角色。其实,在众多史学家的记载里,江东陆氏家族并没有太多值得刻画和叙述的理由,但是深入到当时那个年代江东地区的人文和社会因素来考虑的话,江东陆氏家族的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并且,这一家族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其对于江东孙氏政权而言,还是很独特的存在。01江东陆氏,作为东汉末年盘踞在庐江一代的重要力量,并立于“江东七大势力”之列,在孙策横扫江南的那些日子里,以庐江一代为根据地的陆家对他还是十分防范的,而在“小霸王”孙策袭略江南之时,陆家也奋起反抗,成为孙策在江南作战时遇到的为数不多的麻烦。当时,陆家的领导人是陆康,一个在史书中不甚起眼的小人物。陆康何许人也?东汉乱世之时,陆康曾在北方地区当过几年小官,在亲身经历了中原动荡之后,回到老家负责围剿当地起义军势力。后来,袁术在淮南崛起,忠于汉室的陆康与之交恶,此事也引起了后来孙策与他的战争。一心图谋徐州的袁术,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到陆康在自己大后方任意行动,所以,在孙策企图借兵之际,袁术许之以庐江太守的职位引诱孙策与陆康交火以达到自己后方稳定并削弱孙策、陆康的一石二鸟之计。孙策抵达江南后,果然与陆康在庐江一代爆发了激烈冲突,双方一打便是两年,最后以孙策活捉陆康为结局,陆康病逝后随着孙权时代的来临,对曾经的江南当地势力采取了拉拢和和平的政策,这时候陆康的两个儿子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02陆康长子陆绩,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小小年纪就已经通达儒学中庸之道,在袁术还未与陆康关系破裂之时,曾有幸参与了袁术的江南聚会,在宴会行将结束之时,陆绩衣服里滚落两个橘子,当时人们对于小小年纪的陆绩就作出如此鸡鸣狗盗之事难以置信,谁知陆绩不慌不忙拾起橘子说道:“家中母亲尚不知橘子味道如何。”此事引起了大军阀袁术对陆绩的刮目相看。后来,孙权入主江东,陆绩因才华被重用,成为当时名震一时的清官和社会大儒,在《三国演义》里,陆绩由于支持张昭的投降政策而引来诸葛亮的一顿讥讽。但这小插曲并不能否定陆绩对于江东民生和廉政建设的贡献。在史书里记载了关于陆绩在郁林太守任上的几则小故事,第一件是陆绩在郁林为官时,由于郁林盛产稀世珍宝,在他之前的前辈们都因为在此为官而赚得盆满钵满,唯独陆绩在郁林为官多年卸任后身上还是一贫如洗。第二件事发生在陆绩从郁林回到途中,当时广西一带水流湍急,由于陆绩身上除了行李衣服之外并无重物,以至于船体吃水深度不足,陆绩急中生智竟然将岸边一块八百斤重的大石头抬了上来,本以为就此平安无事无奈又遇到水贼,这些强盗试图抢劫陆绩但搜刮一通后发现陆绩身上并无值钱之物遂悻悻而归。世人对于陆绩的印象似乎仅仅停留在那个《三国演义》里其貌不扬、主张投降主义而被诸葛亮教训讥讽一通,且眼神傲慢的陆绩陆公纪。实际上,陆绩不仅是当时江东地区名声在外的儒学家,同时也是被孙权委以重任的人才,虽然他的父亲因为对抗孙策而身败名裂,但是陆绩的才华和清廉足以为庐江陆氏家族振兴门面,然而,纵使陆绩再有才能也终究抵不过岁月和时间的磨砺,就是这样一位社会影响力广泛的学士在33岁之时便撒手人寰。结语陆绩对于孙权时代的东吴社会风气以及民生内政方面很有建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袖中怀橘”而闻名在外的人才,在当年他搬石乘船处立了一块名曰“廉石”的巨石作为纪念。年左右,一部名为《廉石传奇》的30集电视剧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陆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