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是小说的华彩之一,也是关云长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之一,既能表现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也能体现他武艺高强。罗贯中老师用一堆无名之辈的人头装点了关羽光辉形象的背景板,塑造人物的手法非常高明。
但是,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却实在经不起推敲。
按照小说的设定,关羽在斩颜良逐文丑、帮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在率军接近汝南的时候,遇到刘备的幕僚孙乾,从而得知刘备就在汝南。此时,关羽居然不是立刻向曹操请辞,投奔刘备,反而要回到许昌后向曹操辞行后,再去寻找刘备。
要知道,汝南就是今天河南驻马店的汝南县,离许昌的直线距离大概三百里,关羽舍近求远从驻马店附近赶回许昌,再绕回驻马店,来回就是六百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也不知道他图啥。
小说里说,他要回许昌接两个嫂子一起走。这当然是个不太成立的借口,毕竟,刘备这辈子找的老婆不老少,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里,连亲生儿子都顾不上,丢两个老婆也肯定不在话下。所以,关羽寻找刘备过程中,把刘备的两个老婆看得那么重,本来就不合理。
当然,小说既然这么说了,我们退一步,就从许昌出发,考察一下关羽过五关的路线。从地图上看,汝南在许昌几乎正南方向,所以关羽出发之后,只要一路向南,就能找到刘备。谁知道,关羽过五关的第一关居然是东岭关。
全国有许多东岭,相信《三国演义》写的这个东岭是从历代话本里抄来的,压根没考虑过东岭的位置。唯一与当时关羽所在的许昌比较接近的东岭在河南新乡,在许昌正北约六百里的位置,也就是说关羽出门向北出发,与汝南正好南辕北辙。相信如果两位嫂子懂地理的话,心里恐怕会对关羽有想法。
等到东岭关杀了孔秀之后,关羽一行人此时离汝南真是有千里之遥,此时为了找刘备应该立刻掉头南下,哪知道关羽这位老司机居然转身向东,朝洛阳进发。在洛阳杀了韩福和孟坦两员大将后,关羽向东北方向出发,因为他的下一站是汜水关,今天河南荥阳的汜水镇。
过了汜水关,关羽再向东南前进,直捣荥阳。杀了荥阳太守王植后,关羽马不停蹄往东北方向出发,前往滑州,今天河南安阳的滑县,在第一站东岭关的东边。从地图上看,关羽在河南境内走了个圈出来。
过了五关后,小说里说,关羽渡过黄河,前往河北找刘备。问题在于,无论是滑州还是东岭关,已经在黄河以北,此时渡河,根本到不了河北,只能去河南。那关羽到底要去哪呢?《三国演义》为什么把关羽的行走路线弄成这样?
其实原因很简单,《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压根就是个地理盲,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地理的概念,他写的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从历代三国故事中演变而来。罗贯中根本就没有考察过,因而他让关羽在河南境内兜圈子杀人。
好玩的是,罗贯中的脑子里一直有个概念:袁绍的队伍是河北军,因而想当然地认为,当时刘备被派驻的汝南也在河北。哪知道,五关的第一关东岭关和最后一关滑州都在黄河以北,反而汝南在黄河以南。
罗贯中将东岭关和滑州当成黄河以南的关卡,因此他让关羽通过滑州后,渡河前往河北,去往他心里的汝南。这下反而歪打正着,从滑州渡河,真能到河南,能到真正的汝南去。
历史学里有句话:研究历史一定要研究地理。这话太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