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咋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01引子

鲁迅先生曾在其作品《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诸葛多智而近妖。大致就是诸葛亮这人,智慧太多了(超群绝伦),多得让人不太相信他还是个人,已经接近于妖了——带点儿吐槽及怀疑。这应该是鲁迅读完整本《三国演义》得出来的一个印象或结论。

鲁迅是怎么读出来的?我不知道。不过读至《三国演义》八十四回后段,一下子让我想起这句话来。

原文如下:

却说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即倒退十馀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上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回报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逊问曰:“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砂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桠似剑;黄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

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

不妨查询史料,来探访下上面的内容是历史的真实呢,还是小说的玄幻笔法?

02夔关在哪儿?

夔关在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东十里白帝山下。但是,今天已经没有夔关这个地名了。

夔关之名是明朝时才有的。这至少验证一点:《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有生活在那个称作“明朝”的时代。

夔关之前一直叫瞿塘关。而瞿塘关,又名夔门。这是古代出蜀入蜀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

(从夔门看瞿塘峡)

过了这个关口,就是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瞿塘峡是三峡最危险的地段,李白有诗云:瞿塘滟滪堆,猿声天上哀。就是说这个地方水流湍急不说,还立着一堆沉默的巨石(已于年炸掉),让人感觉很是毛骨悚然;两岸的山上猿猴很多,叫个不停,更是增加恐怖的气氛。

不管叫什么名称,至少这个地点是存在的。如果到了这儿,立马就能看见白帝城(三峡工程建成后,白帝城的大部分已沉到水里)。

(白帝城大部分沉入水里,夔门位置是猜测)

(百度地图,白帝城及夔门位置)

可见,东吴军队追击刘备还是追得够远的。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夷陵之战,刘备真是输得太、太、太惨了!

0鱼腹浦的石头是诸葛亮摆放的吗?

东吴的追兵并没有追到夔门,而是在鱼腹浦停了下来。为啥呢,因为碰到了一大堆排列在沙滩上的石头,这片“石头森林”冒出阵阵杀气。

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三国演义》第84回。

(鱼腹浦这个地方,现在也是沉到水下,看不到石头阵)

“鱼腹浦这个地方真实存在,在重庆奉节的江边。“鱼腹”是“鱼复”的讹化。古时这里称为“鱼复”。意思是鳇鱼逆江上溯至此而复回洞庭湖,是鱼们调头的地方。我曾在这一带寻访石阵,可惜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修建三峡水库,石阵所在的位置已经被淹没。“——历史作家纪陶然。

在历史上,鱼腹浦是历代熬盐、制盐的地方。离白帝城不太远,地图就不看了,不好找,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石头是不是诸葛亮布置的石头阵——八阵图。

答案很明确,不是。解释如下:

据史书记载,“江水夏秋没碛,惟冬春可煎。盐工候江落碛出时,于泉上搬去石碛为堆,乃得盐水,岁岁为之,泉位与碛堆不变“。可以看出,鱼腹浦古盐场的那些石堆,为盐工们搬除泉上的石头所堆。——来源于百家号:苇说历史。

可见这些石头的摆放非一日之功,《盐政辞典》里说,从旧石器晚期开始,鱼腹浦上的盐井就被人类加以利用——那这些石头形成的阵势,至少费时有千年之久。

明确,这些石头不是诸葛亮摆的八阵图。

04诸葛亮入蜀是走这条路吗?

查询历史资料如下:

建安十九年(),诸葛亮4岁时,奉刘备之命率军从荆州西援,与刘备会师成都。

诸葛亮从荆州一带进入蜀国,从当时的交通上来说,当是沿长江而上(往西走)的。这一点不需刻意寻证,比较明确。

史载诸葛亮是和张飞、赵云一起入蜀的,当时还曾攻克益州巴东郡(今四川奉节东),既然在此打过仗,还打赢了,那人们对其是有记忆的。时间一久,鱼腹浦古盐场的那些石头,附在诸葛亮身上成为“八阵图的”传说,也就有些根据了。

05黄承彦当时年纪多大还在世吗?

夷陵之战刘备一方失败时,是公元年的夏季。

诸葛亮出生于年,时年四十一岁。诸葛亮老丈人黄承彦则生卒年不详。诸葛亮娶黄承彦女儿时,算他女儿二十岁,但不知他的女儿在家中排行第几(古代没有计划生育政策,老黄可不止有一个独生女),猜测黄承彦比诸葛亮大20-0岁之间。

夷陵之战时,黄承彦是个老头儿,这是肯定没错的;但是否还在世,这个就不清楚了。

神人就是这样:见首不见尾。《三国演义》中由黄承彦引导陆逊走出八阵图,如果仅从小说的角度来看,倒是神来之笔,合情合理。

06是陆逊带兵遇到石头阵吗?

历史考证。夷陵之战刘备失败跑路,陆逊并没有亲自去追,而是安排了两名不知名的将领李异、刘阿率军追击。

就凭这一点,就能断定石头阵、黄老头、陆逊这三角关系并不存在,纯属小说家的想象力虚构了这一切。

07尾声

鲁迅为什么说诸葛“多智而近妖”?除了八阵图外,还有借东风、草船借箭、点七星灯续命等故事,这些故事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但实质是人们敬重诸葛亮,就把历史及民间的各种“智慧”累加在诸葛亮身上。可谓“万千宠爱在一身”啊!

诸葛亮布下八阵图后,曾吩咐老丈人:“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按书所言,诸葛亮能洞悉天机、预测未来。真有如此先知之明的话,诸葛亮就必然知道蜀国会灭亡,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那六出岐山岂不是做做样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事实本身而言,当然不是。

从这一点来看。《#三国演义#》可不仅是历史小说,还是玄幻小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