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创作是以通俗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为蓝本的,它之所以深入人心,是与这部小说在民间的广为流传分不开的,因为三国的人物形象(当然是很难知道的)也不为人们所接受。当然,对于哪些学者、历史学家则是例外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为这部剧的导演、编剧赞。尽管在人物形象和剧情的处理上,都是以小说(确切地说是戏剧形象)为基础,但在很多细节上还是尊重了历史,由此可见编剧及导演对于历史的严谨程度。那么问题来了,这里面都有哪些符合历史原貌的细节呢?
01一、剧中唯一披着长发的人
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老三国里只有司马炎是唯一一个披发的的,其他人都是将头发高高束起的。而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司马炎确实是披着长发的,但三国魏晋时期的男人并不流行“披发”的。史书中记载司马炎“发委地,手过膝,非人臣之相”。并且,为了营造手过膝的效果,剧中马炎的衣服的袖子也是很长的。而新版《三国》里倪大红演的司马懿也是披头散发的样子,这大概也是为了与司马炎对应,有个“子承父业”的味道,却也是滑稽的很。既然历史是这个样子的,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为何要胡编呢?多此一举!
02二、“蝉冠”不是随便就可以戴的
北朝时期蝉冠菩萨石立像剧中如刘璋、袁绍等平时所戴的冠叫“蝉冠”,这也是有历史原型和依据的。这蝉冠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戴的,是只有身份尊贵之人才可以戴。你看齐备在桃园结义时,也只是用一块头巾束发,到了发达的时候就开始戴了。
03三、刘、关、张头上的风帽,
刘备“三顾茅庐”时遇到了下雪天,于是刘、关、张三人头上就多出了个风帽。但是,要知道这风帽的样式非常独特,却不是导演有意这样安排的,因为人家是个出土的文物,这叫尊重历史。
北魏风帽陶俑04四、不喜欢貂蝉的扮相不要紧,因为人家本来就是个“文物”
你是不是觉得貂蝉的扮相很古气,而且配不上古代“四大美女”的称号?这样觉得就对了,因为她的推想本身就是复古。不同时期的人类有不同的审美观,那时的美女就这个样子的,而且人家本来就叫“仕女”,而不叫“美女”。
05五、被张飞鞭笞的督邮用的竹扇
被张飞鞭笞的督邮用的扇子是一把半面型的竹扇,而且在剧中似乎只出现过一次。这种半面型的扇子其实叫作“便面”,是出现在战国后期,直到东汉末年仍然为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制成,那时即便是帝王神仙,将相奴仆,他们都用这个东西。因为,高贵的人用它扇凉,而下人们则还可以扇火。
荆州马山竹扇06结语
以上为比较明显的几个地方,剧中如此这种符合历史原貌的地方很多,大到舞蹈,小到革履,基本上都是复原了历史的真实,这也是老版《三国演义》无法超越的一个原因吧。大家还看到了哪些符合历史的细节,无妨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