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旧版中,曹操刘备对话如同儿戏

现存《三国演义》几个版本中,最早的是嘉靖本,和罗贯中完成该书的原始风貌最为接近。在此版本中,罗贯中虽然对于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做了精致的修缮,但在不少地方,还是显得较为粗糙。例如,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嘉靖本是这样的——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吐冲天地之志,方可为英雄也。”玄德曰:“谁当之?”操以手先指玄德后指自己,曰:“方今天下,唯使君与操耳。”言未毕,玄德手中匙箸尽落于地。霹雳雷声,大雨骤至。操见玄德失箸,便问曰:“为何失箸?”玄德答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玄德曰:“备自幼惧雷声,恨无地而可避。”操乃冷笑,以玄德为无用之人也。看看这段描写,刘备、曹操俨然成了笨伯。刘备本以善韬晦见长,而这段文字中的刘备,对失箸行为的掩饰,则愚蠢浅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至于曹操,他既然具有知人善察、慧眼识英雄的非凡才智,能视“尚无立锥地”的刘备为英雄,又怎能被刘备幼稚荒唐的瞎话所蒙骗?又怎能依据片语只言,就把方才赞誉过的英雄视为“无用之人”?这段描写,正如“李卓吾本”批评的那样:“种菜畏雷,事同儿戏,稍有知者,皆能察之,如何瞒得曹操?此皆后人附会,不足信也。”对此,毛宗岗本第二十一回中修订如下——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雷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这样改写比较合乎情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刘备“从容俯首拾箸”句,十分精彩。毛氏自己也颇为得意,他说:“只淡淡一语,轻轻溷过,妙在有意无意之间。”改写后的文字,既揭示了刘备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又没有着意歪曲曹操形象,可谓两全其美。再举一例。嘉靖本《关云长袭斩车胄》一节中,又写了一段刘备编谎蒙骗曹操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借截击袁术为由,取得曹操信任,督军五万,离开许都,进兵徐州,真好比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料,曹操经众谋士提醒之后,有点反悔,便派出许褚“将兵五百”,令他“务要追刘备转来”。嘉靖本是这样写的——(许褚)入见玄德。玄德曰:“校尉来此何干?”褚曰:“丞相命,特来请将军回,别作商议。”玄德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面君,况又蒙丞相之一语乎!你回去替我禀复丞相:有程昱、郭嘉累次问我取金帛,不曾相送,因此于丞相前以谗言谮我,故令汝赶来擒吾。吾若是无仁义之辈,就此处斩汝为肉泥。吾感丞相大恩,未尝忘也。汝当速回,见丞相善言答之。”许褚见关张以目视之,连声应诺而去。许褚回见曹操……曹唤程昱、郭嘉责之曰:“汝于刘备前觅金帛不从,因此含冤于心,每于吾前谗讲谮之,此何理也?”程昱、郭嘉以头顿于地曰:“丞相又被他瞒过了。”操笑曰:“彼既去矣,若再追,恐成怨乎?不罪汝等,汝等勿疑焉。”二人辞去。此是曹公半疑半信。这一段文字破绽百出。问题倒不在于写刘备如何编谎,刘备编谎的事,在嘉靖本中并不罕见。问题在于,刘备这一篇谎话,实在拙劣可笑得很。在曹操面前诬告程昱、郭嘉,岂不是太小看曹操了,视其为昏庸无能之徒。以刘备的见识,怎么会说出这番蠢话。并且,刘备对许褚的威胁恫吓之辞,也一反他为人处世的常态,简直是一副无赖嘴脸。更可笑的是,曹操被处理得一派天真,偏听轻信,毫无定见,头脑简单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恰似一冬烘先生。这些都是极不合理的地方,于是,毛宗岗将其改写如下——(许褚见玄德)玄德曰:“公来此何干?”褚曰:“奉丞相命,特请将军回去,别有高议。”玄德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面过君,又蒙丞相钧语。今别无他议,公可速回,为我禀覆丞相。”许褚寻思:“丞相与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来厮杀,只得将他言语回复,另候裁夺便了。”遂辞了玄德,领兵而回;回见曹操,备述玄德之言。操犹豫未决。程昱、郭嘉曰:“备不肯回兵,可知其心变矣。”操曰:“我有朱灵、路昭二人在彼,料玄德未必敢心变。况我既遣之,何可复悔?”遂不复追玄德。这样改写,尽管仍然比较简略,但和旧版相比,显然更加合乎情理。刘备故意作出言简意赅、理直气壮的模样,曹操则略显犹豫,但也不像旧版中一哄就信的傻瓜。以上是两处出色的改写,类似这样的,在毛宗岗本中比比皆是。这也是毛宗岗本能胜过其它版本,流传最广的主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