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三国演义太经典了桃园三结义这

很多人说刘备只会哭,这大错特错。只需仔细看看央视版《三国演义》第一集《桃园三结义》,就知道绝非如此。

下面我来详细解读一下,刘备是怎样有预谋、有策略地,将关羽、张飞二位英雄收入囊中。

1.刘备接近关、张,是怀着明确的招揽目的

《三国演义》一开场,张飞和关羽因为一些小事打起架来,刘备挤在人群中围观,他心道“欲成大事,此二人岂非好帮手。”

可见,他心中早就在谋划事业,而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才。看到关、张是英雄豪杰,才有意进一步结交。

2.刘备武力值也很高,和关、张属于同一档

惜才的刘备上前拉架。此时关、张两人正是较劲的关头,刘备一手握着一人手腕,硬生生地将两人拉开了,关、张都十分震惊。

这一幕,说明刘备武功不弱,至少臂力很强,和关、张两人是一档的。

.刘备把握主动权,进入主题前先探底

三人到张飞家喝酒。刘备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先询当下黄巾猖獗、天下大乱,关、张是什么打算?这有点像面试。

关羽说自己曾经因看不惯乡里豪强欺压百姓,怒而杀之,从此江湖漂泊。他看到募兵告示,打算应征从军。

张飞虽也嫉恶如仇,但还没有什么实质性举措,他听了关羽的话忙道“俺与你同去投军!”

此时刘备长叹一声,将两兄弟注意力拉回到他身上。

4.刘备对天下大势有着深刻的分析

如果说关、张的计划都是从“我能做什么”出发,是一种从属者心态,那么刘备着眼于“如今形式能让我有怎样的发挥空间”,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领导者心态。且看他的分析:

目下正值乱世,乱世则必出英雄。岂不闻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耶?现今黄巾造反,天下响应,朝廷诏令各州郡自募乡勇守备,只因力不能及,兵匮将乏,且有宦党掣肘之故。然而如此一来呢,必然造成地方豪强割据之势,黄巾平定之日,正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还尚未可尽知也!

这一段话豪气万丈。刘备对于朝廷放权给州郡的原因和后果,都有着清醒的认知。关、张的认知显然和刘备不在一个层次,二人听完也都相当佩服。

刘备此时又长叹一口气,又引导着转化了话题。

5.刘备用第三人称巧妙讲述自己身世和抱负

刘备是皇室旁支,这对于忠心汉室的关、张来说肯定很有吸引力,但他没有直接明说,而是用第三人称讲述“有一人,原是汉室宗亲……”

刘备说到自己定居于楼桑村,张飞立刻接过话去讲述了楼桑村的传闻。楼桑村因一株千年古桑而得名,据说古桑庇护人家必出贵人。这为刘备的身世添加了一层命定贵人的神秘色彩。

然后刘备又继续讲自己的抱负和遗憾:“他十五岁游学四方,寻师访友,常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可如今他已二十有八……到头来,只能空怀壮志,心中滴泪。”

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关、张,二人忙问此人是谁,此时刘备才揭开谜底:“正是在下。”

张飞快人快语说“原来贵人就在眼前!”这一定是刘备想看到的结果。

6.一切就绪,刘备才切入主题

刘备终于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我想招募乡勇,讨贼安民,只恨财力不足……”张飞想法比较简单,立刻说自己颇有家资,可以供给刘备。

张飞这边搞定了,刘备见关羽正低头沉思,又说自己势单力薄云云。这话就颇有指向性了。关羽终于下定了主意,抬头抱拳,说愿意追随。

至此,刘备目的完美达成,他向关、张二人深深一拜,随后三人结为生死弟兄。

仅见一面,就立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这种忠义之情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或许比较难以理解。

但无论如何,就这一场戏看下来,谁是主,谁是臣,一目了然。刘备的眼界与谋略远胜于关、张,武力值也相差不远,可不是什么只会哭的包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