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喜欢三国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一本《三国演义》,看了多遍,依然喜欢。
这种收音机现在变成了“古董”上学的时候听袁阔成先生讲《三气周瑜》还有全本的《三国演义》,总是意犹未尽。那个年头儿没有网络,没有各种APP,也买不起磁带,只能用收音机听广播。天天盼着中午的《评书联播》,常常还没结束就不得不上学去了。赶到星期天,终于可以好好听了,又一边听一边看时间:“今天咋这么快就要讲完了?”
磁带封面听袁先生的《三国演义》,才知道还有“缎棍”这个词。当年,赵子龙护送刘备去江东就亲,先到乔国老处拜望。国老看见刘备身后站立一人,显得八面威风,相貌堂堂。袁先生抖了一个包袱,说有的人即便穿得像“缎棍”一样,也没有这种大将之风。刚一听,没反应过来,仔细一想,不禁莞尔。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裹满绸缎的人,杵在那里,周身金光闪闪,一脸奸邪谄佞,非常形象。“缎棍”,“恶棍”,“色棍”应该都是近亲。评书不仅仅是说书,还要评论,评得贴切可乐,才令人流连忘返。后文书孔明北伐,给刘婵上表,袁先生用了整整一讲的时长详细说了《出师表》,其中的解释评论,让人获益良多。“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并非虚言。
诸葛亮《出师表》袁先生嗓音清亮,评说中肯,诙谐幽默。更难能可贵的是既尊重原著情节,又剔除了原著里面的封建迷信内容。原著里面诸葛亮智计百出,“草船借箭”,“借东风”更让他几近为妖。袁先生评论这些玄虚的故事,是孔明会预测天气的原因,让人信服。先生肯定了“大将军八面威风”,否定了“真天子百灵相助”,抹除了“宿命论”的色彩。
文字版本袁先生讲的《三国演义》,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赵子龙长坂坡前杀了个七进七出,胸中豪气干云;听诸葛亮舌战群儒,不禁暗自称妙;听周公瑾少年得志,也想不负韶华;听刘备临终托孤,感叹天不假年……曹操的奸,关羽的忠,张飞的猛,孔明的智,周瑜量小,刘备爱哭,袁绍耳软,仲达狡诈……无数人物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年2月,袁先生参加赈灾义演很多评书演员都说过《三国》,可在我心里,袁先生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存在。也听过单田芳先生和田连元先生的《三国》,感觉稍逊一筹。
早年间的评书这样讲事实上,袁先生能有如此成就,也是历尽艰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制《三国演义》,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翻阅了大量资料,拜访了许多当时的老艺人,请教了不少专门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参观了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和古城遗址,历时数年才录制完成。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经播出,当即引起巨大反响,一度掀起了“三国热”。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大家都在聊三国。
年3月2日,袁阔成先生与世长辞,一段“三国”传奇,至此终结,但永远忘不了那些鲜活的人物和袁先生又快又脆的声音。
先生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