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有声让阅读有声音
第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皇天后土孕育了这美好的橘树,这些橘树生来就适应南方的水土,禀受天命,不离故土,永世扎根在楚国的土地。屈原虽然写的是橘树,但其实是告诉世人要热爱故土。屈原生于楚地,一生为强大楚国而探索,虽历经磨难,仍心系家国,“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将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和远大的理想都融入到了千古名篇《九章·橘颂》之中。《橘颂》不是一首简单的诗词,它是屈原对自己、对天下楚人的期许,愿人人都像一颗橘树,扎根热土,志存高洁,爱我家国。两千多年了,屈原的诗篇,激励和启迪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求索精神。我们相信,只要求索不息,我们的脚步,还能走得更远。01《楚辞选读》中华文脉奔涌千年生生不息,《楚辞》从上古走来,构筑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时而奔放活泼,时而庄严肃穆;时而曲宛,时而悲壮;时而幽怨,时而热烈……它让太多人着迷。屈原一生数遭流放,却始终直言劝谏,那些无法实现的抱负和对自己的要求,他都在《楚辞》的世界里描绘出来了——他高贵,追求光明与真理。他被小人诬告遭放逐,但始终不与同流合污。“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爱美,从外表到内心,从一而终。“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浪漫,幻想自己在龙凤车上天远骋,与群神共游。“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梁启超曾言:“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鲁迅先生读《楚辞》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闻一多则评论:“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苏东坡、陶渊明、李白、司马迁、曹雪芹都是他的粉丝。只有读《楚辞》,我们才能真正窥到中国文人精神中的澄明之地,而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无处寄托的,在《楚辞》里都可以看到。敢于发问的勇气,勇于求索的精神,有时候,比答案更珍贵。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浩瀚星空下发出《天问》,伟大的诗篇,激励人们上下求索。两千多年后,中国人走出地球,奔向太空,探索宇宙。天文学家南仁东铸造了中国人追问宇宙的“天眼”,探索百亿光年外的神秘太空。
广袤苍穹,斗转星移,中国人的求索从未间断。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自儿时起就特别喜欢《楚辞》,并用一生践行“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后人留下“天眼”这双继续寻找答案的眼睛。
02《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两千多年前,屈原把诗写在竹简上;两千多年后,中国人把诗写在宇宙中。“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发出的《天问》。两千多年之后,被视作“天眼之父”的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也时常以“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否孤独?”这三个问题开始他的科普讲座。
以南仁东为代表的科学家不懈奋斗,历经二十余载铸成“天眼”这架直径米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这个根据地日关系标记了“二十四节气”、最早记录“哈雷彗星”和“超新星爆发”的古老国度,如今张开“天眼”观星河,再次站在了世界前沿。
从古至今,中国人探索宇宙的热情从未消退,中国人一直在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的激励下奋力前行。
从古老的浑天仪,到现在的“天眼”FAST,中国人对宇宙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FAST就像我们望向宇宙的眼睛,将带着更多的“天问”去探索未知的奥秘。
“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家国情怀与求索精神贯穿了屈原的一生,也体现在他的每一篇作品里。屈原笔下的名句,你还能背出来哪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