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偶然看到《三国机密》电视剧开播,其实心里是不大想看的,因为看过很多三国作品,玩过很多三国游戏之后,对三国类的作品已经有些厌倦了。我都要忍不住大声疾呼“放过三国吧”了,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值得书写拍摄的时代,为啥只薅三国时代的羊毛,都薅秃了,就不能看看春秋战国时代吗?
这个锅还得罗贯中来背!谁让他把三国演义写的那么知名,其他时代的人物未必比三国人物差,但就是因为三国演义太知名,把其他时代给掩盖了。
《三国演义》之后,确定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而后世无数的作品也或多或少带着三国演义的影子,隔壁的日本对三国的痴迷绝对不亚于我们自己。根据三国改编的漫画、游戏一个接一个,像《真三国无双》《无双大蛇》《三国志》《龙狼传》《一骑当千》等等。这些作品好坏暂且不论。
看过/玩过这么多三国作品之后,感觉对三国再也提不起精神,因为人物形象已经固定,故事也已经烂熟于心,三国不管怎么写都跳不出原来的窠臼。
三国作品可以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类:
①主角穿越类:以日本漫画《龙狼传》为例,就是描写日本高中生一不小心穿越到三国时代的故事。这类的穿越故事,也会分为三种,一种是主角了改变历史进程,一种是主角改变不了历史进程,一种是主角必须维持原来的历史进程。
②完全改编类:这一类作品只是借用三国的人物名称和背景,比如日本动漫《一骑当千》,里面的人物只有名字是三国的,人物形象都变成了年轻的女性。再比如台湾的电视剧《终极三国》也只是借用了三国的人物姓名,背景却放在了现代社会。这一类作品可以说完全是三国擦边球。
③不同视角类:这一类作品往往和《三国演义》的视角不同,三国演义的基调是尊刘抑曹,所以就不可能把曹操写的客观,司马懿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小人。电视剧《军事联盟》则把视角放在了一直被人诟病的司马懿身上,这跟传统视角不同,展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给人新鲜的感觉。再比如电影《见龙卸甲》则是把视角放在赵云的身上,虽然电影评分不高。
④角色重构类:这类作品往往不会改变历史,但是却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给我们展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这类作品里出类拔萃的就是《火凤燎原》,大胆的人物颠覆,精彩的计谋设计,优秀的情节安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不同与三国演义种的人物。马伯庸先生的《三国机密》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故事,本来就是打擦边球的,所以三国粉对这一类本身就不大感兴趣。
除了一二类的故事可能会与三国的故事和结局不同之外,三四类的故事走向和结局基本还是和历史大体相同的。三四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关羽最终还是会死,刘备还是会托孤,诸葛亮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出祁山的大业,所以会有一种无力感,最后对这种维持原判的作品再也不感兴趣。
第一类故事中,不改变历史进程的,和三四类的故事给人的感觉会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只是初期感兴趣,最后再也没有兴趣。而对于强行改变历史进程的,读者往往又会不自觉地和《三国演义》作对比,一旦人物形象和自己心里产生落差,就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你能接受赵云侍奉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吗?你能接受主角在计谋上胜过诸葛亮吗?所以,这一类的作品在人物和情节处理上要非常小心。
下面我们再说回《三国机密》。
《三国机密》真正的机密其实只有一个:汉献帝刘协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弟弟刘平,在汉献帝死后假扮刘协。
在三国机密整个故事里,这个脑洞是核心,也是最吸引人的一点,其他的故事都是遵循着三国原来的线路推进的,而且写的并不精彩。所以,在我看完《三国机密第一部龙难日》之后,第二部《潜龙在渊》也就根本没看下去。有读者评论刘平所有的计谋都是没有用的,他这个人存不存在也都没有价值。
《三国机密》靠着一个脑洞吸引了我,但并没有让我深入看下去的欲望。脑洞开的最好的作品,我认为是《火凤燎原》。
还记得最初看《火凤燎原》的时候,我被作者给震撼了,他完全颠覆了吕布这个人物在我心中原有的形象,原来我以为吕布就是个莽撞的武将,但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奇怪,这么莽撞无脑的人是怎么在人精环伺的三国生存下来并步步高升的?
看了火凤燎原之后,我就认定了一件事情,火凤燎原里的吕布或许才是真正吕布该有的样子。不管吕布历史上是怎么样的,我只认火凤里的吕布。同样的,不管诸葛亮历史上是怎么样的,我只认三国演义里面那个多智近妖的诸葛武侯。这就是一部好的作品给人的最直接的感受。而三国机密远远达不到这一点。
而说回脑洞,三国机密还败在另一个脑洞之下。那就是不知道谁提出的“诸葛亮就是汉献帝刘协”。
“诸葛亮就是汉献帝刘协”这个脑洞的震撼之处远大于汉献帝刘协其实是弟弟假扮的。这个脑洞更奇特的地方在于可以自圆其说。
比如自称“卧龙”,“诸葛从来不用险”,“不认识弟弟诸葛瑾”,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这里就不细说了。
所以,我觉得《三国机密》生错了时代,如果早几年,我或许还觉得不错,但现在,这是一部从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都一般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三国这个题材真的真的不要再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