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李傕、郭汜持剑想杀献帝,图谋江山。
张济、樊稠劝谏他们说:“今日杀天子,恐众人不服。不如仍奉他为主,骗诸侯入关,剪除羽翼,再杀天子,天下就有希望了。”李傕、郭汜觉得有道理,收回兵器。
这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啊,他们也看到了天子的价值。从少帝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献帝,虽贵为天子,却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只能充当傀儡,任人摆布。先有何进,后有董卓,现在又是李傕。未来的曹操大家都是知道的。傀儡皇帝虽吃喝不愁,却不知内心要经受多少煎熬。
献帝虽躲过一劫,但这四个家伙真不是省油的灯,逼迫献帝给他们加官进爵。献帝无奈,只能让他们写上各自要的职衔官品,封给他们。
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
封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
封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
李蒙、王方等都封为校尉。
众人谢恩,领兵出城。
李傕又去给董卓收尸,选择吉日,迁葬郿坞。到下葬的时候,天降暴雨,平地都淹了几尺深的水,一个霹雳将董卓的棺材劈开,尸首掉到棺外。李傕另选晴天再葬,当夜还是如此。几次改葬,都不行,董卓的零皮碎骨都被雷火给烧没了。
董卓干的事,天怒人怨,遭天谴,死后不能入土。这我就要吐槽一下,董卓大权在握,干那些禽兽事时,这天不敢劈他。李肃忽悠董卓的路上,也是不断的天降异象,提示董卓。现在董卓死了,反而不让他入土了,玩命的劈。这是个什么天?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
李傕、郭汜掌握大权,继承了董卓的风格,继续残害百姓。并且派心腹监视献帝的一举一动。朝廷的官员,都有二人升降。为了拉拢人心,将朱俊封为太仆,一起统领朝政。
这个朱俊就是前期剿灭黄巾军的名将,如今朝廷乱成这样,他也是有心无力。
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派人进入长安,与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联系,共谋贼党。三人禀报献帝,献帝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一起讨贼。
马腾,韩遂带十几万大军,杀往长安。(历史上马腾杀向长安的原因似乎没有这么高大上。)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赶紧聚在一起,商量退敌之策。贾诩建议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要不了几个月,对方粮尽,自然会退兵。然后带兵追杀就行了。
在遇到敌人入侵时,这是个平常但很实用的计谋,一般人都懂。战国时的廉颇,李牧这个都玩得很厉害,敌人都无法破解。稍微小心点,即使是诸葛亮,也很无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征打仗,要准备战车器械,还要往前线运送粮食,前方后方的经费,维修器材的消耗,车辆兵甲的开销,耗资巨大。出征规模越大,越要求速战速决。打成了持久战,会让军队疲惫,士气耗尽,国家经济枯竭,敌人趁机发起反攻,那就必败无疑。
双方打仗,粮草是重中之重。敌人长途跋涉来攻,最大的弱点就是粮草问题。没能力就坚壁清野,与敌人死耗,好到对方没粮退兵再发起反攻。有能力可以派出奇兵,袭扰对方粮道,烧对方粮草辎重,那就胜利在望了。
此计虽好,但是需要耐心,忍受得了敌方的耀武扬威和污言秽语。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也忍不了,认为自己有能力战胜敌军,不愿用这个让人很没面子的计谋。
李蒙、王方向李傕请战,并立下军令状。李傕、郭汜给了他们一万五千人,二人高兴的离开,在长安二百八十里之外下寨。
西凉兵到后,双方摆好阵势准备开战。这种都是老套路,先骂阵,再单挑,最后掩杀。
马腾,韩遂先出阵开骂,还没骂完,一个少年将军已经杀出阵去。王方见对面出来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以为捡到便宜,拍马出来迎战。
这个少年将军就是马腾的儿子马超,字孟起,才十七岁,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虎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英勇无敌。
两人不到几个回合,王方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马超勒马回阵,李蒙从马超背后赶来,马超装作不知。马腾看见了,大叫提醒马超,话没说完,马超已将李蒙生擒在马上。主将都没了,还打个锤子,李蒙手下士兵望风而逃,马腾、韩遂乘势追杀,大获全胜。之后将李蒙斩首,以振军威。
李傕、郭汜听说李蒙,王方都被马超杀了,才相信贾诩的先见之明,重新用他的计谋,紧守关防,任由西凉军怎么辱骂,就是不出。不到两个月,西凉军就已经粮草耗尽,准备撤军。
恰好长安城内马宇家奴告密,说他主子和刘范、种邵是西凉军的内应,李傕、郭汜大怒,将三家老少全部杀尽,并将三人人头挂在城门示众。
在我印象中,有很多密谋都是家奴坏事。比如主子密谋干些什么,恰好这时主子发现家奴与小妾通奸,主子教训家奴,又不杀掉,结果家奴逃脱跑去告密,密谋一败涂地,招致灭族之祸。
马腾、韩遂见军粮耗尽,内应也完了,只能退兵。李傕、郭汜令张济追杀马腾,樊稠追杀韩遂,西凉军大败。
马超在后死战,杀退张济。韩遂没马超这样的猛将,一直被樊稠追到陈仓。
韩遂直接向樊稠求情,让他念在老乡的份上,不要欺人太甚。樊稠也讲点同乡之谊,放韩遂走了。
不料李傕的侄子李别看见樊稠放走韩遂,告诉他叔。李傕大怒,要带兵去讨伐樊稠。贾诩又来献计了,要李傕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在席间杀掉樊稠,省事多了。说好听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说难听点就是阴损。
李傕本就是阴损的人,有这么省力的计谋,哪管损不损,直接就干了,把樊稠给杀了,将樊稠的兵马给张济接管。张济自己回弘农去了。樊稠就因为自己的一丝好心,莫名其妙的被杀。
李傕、郭汜战败西凉兵后,更加嚣张,天下诸侯没人敢过问。好在贾诩屡次劝他们安抚百姓,结纳贤豪,朝廷还将就过得去。
青州黄巾军又开始叛乱,聚众数十万,劫掠良民。太仆朱俊推荐曹操去镇压。
李傕问:“孟德现在何处?”
朱俊说:“曹操现在是东郡太守,手下有不少兵马。如果命此人讨贼,很快就会扑灭贼寇。”
看这李傕问的,曹操好歹是一方诸侯,与李傕打过仗,现在掌握朝政大权,居然不知道曹操在哪里,这要曹操的脸往哪搁啊。
李傕连夜以天子名义下诏,命曹操和济北相鲍信一起去平叛。曹操领了圣旨,会合鲍信,一起带兵去寿阳讨贼。鲍信杀入重地战死,曹操追杀贼兵,一直追到济北,招降了几万人。
曹操以投降过来的士卒为前驱,所到之处,无不归顺。不到百天,曹操就招安三十多万兵,几百万人口。曹操从中挑选了一些精英,号称“青州兵”,其余的全都散了,让他们回去种地。
曹操从此威望和名气越来越高。捷报报到长安,朝廷升曹操为镇东将军。
鲍信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也有一定的眼光,在这里莫名其妙的死了,太可惜了。可能是鲍信贪功,孤军深入,结果寡不敌众,战死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鲍信就有争功的毛病。
曹操经此一役,加官进爵都是次要的,他的威望势力都大增。同时曹操应该也看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