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百富独家采访
《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大展出品人、总制作人方明、
总策展人兼出品人靳军,
共同为大家开启
一场集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味觉于一体的多感官体验之旅,
融合50多分钟
原创数字艺术影像和原创音乐、
近幅浮世绘大师名作、
80套高科技投影与特效设备、
60多只环绕音响、
平米全场景沉浸体验展览空间,
深度呈现中国经典艺术、生活起居方式、
著名文学作品、唐宋美学元素
与浮世绘不同时期的艺术大师
长达千年的历史渊源和多年时空对话,
通过数字科技与艺术的交融创新,
再现江户明治时代的人生百态、风情长物、
自然风光、四季更迭与艺术成就,
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
5D沉浸浮世绘艺术展览。
浮云艺术大型原创IP《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大展全球首展于年12月9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开幕仪式,12月10日正式开展,展期至年3月27日。开幕当天,特别嘉宾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龚心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李保宗、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部部长米田麻衣、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部文化领事佐藤训子,以及来自文艺界、企业界、新闻出版界、时尚界的各位重要来宾都来到了展览现场。在展览主办方的出品人兼总制作人浮云艺术CEO方明、总策展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联合出品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沈其斌,以及协办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总经理任龙纷纷致辞下,《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大展·全球首展正式开启。
1
构筑中国唐宋美学与
浮世绘艺术的千年对话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脱胎于中国明清木刻版画。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人间百态以及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以多元的生命力,囊括了当时日本的风景、日本的性格,甚至是日本的社会图景,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近3个多世纪浮世绘艺术发展史,诞生了多位影响世界近现代艺术发展史的巨匠,如葛饰北斋、喜多川哥磨、歌川广重等。他们的经典代表作品不仅直接影响了梵高、莫奈等印象派大师的艺术成就,也在很大程度推动了近代艺术门类与文化消费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对当代动漫游戏、服装服饰、时尚潮流、艺术衍生、艺术设计、印刷出版以及IP产业的影响非常深远,追根溯源的中国母体文化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创新。
图|浮云艺术原创IP《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展沉浸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浮世の梦”命名。“浮世”一词源自佛教概念,隐喻人生如梦、过眼云烟。本次展览所构筑的一幕幕曾存于画作之间的意象与精神,使观者在浮光掠影之间梦回江户,在梦起梦落之际看到浮世绘艺术与中国母体文化以及当代艺术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对话,了解江户时代日本美术与中国以及西方美术之间的借鉴与交流。
2
一场可观、可感、可触、
可思的美学盛宴
《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大展由“入梦”、“幻梦”、“如梦”三幕构成,凝练了日本审美意识之中“雪·月·花”之意象,以全新的叙事与观展体验缔造了一场可观、可感、可触、可思的美学盛宴。
图|浮云艺术原创IP《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展沉浸展览现场
“入梦”数字光影以沉浸式的环绕体验将“雪月花”意境完美地呈现,同时运用5D置景技术打造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重感官体验。一幕幕曾存于画作之间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璨跃然眼前,身临其境,移步异景。时空流转之间,看尽四季更迭的日月山川、繁花秋叶;看透江户时代的市井百态、浮世悲欢。梦起之时,踏入浮光掠影之间,感受这场全沉浸式的声光盛宴;梦落之际,凝视百幅经典之余,追溯浮世之绘的历史脉络与美学本源。
图|浮云艺术原创IP《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展沉浸展览现场
“幻梦”原作经典汇集了江户至明治初年各个流派与代表画师的余幅馆藏级作品,并以全新的策展叙事脉络勾勒出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喜多川歌麿、东洲斋写乐、歌川国芳等名家杰作一次性呈现,各具特色的画风谱写着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当时那个浮华尘世的人情世态与习俗风物,呈现了从艺术思想到生命意识的独特美学理念。
“如梦”板块则通过艺文互动,给予观者一个重新想象浮世绘的机会。寓教于乐的亲子美育,以及茶花香“三雅道”的体验课程,让浮世绘中所描绘的琴棋书画、诗乐风雅,以及源自宋元文化母体的茶道、花道等场景在此得以还原和重构,带来嗅觉与味觉的多重感官体验。观者能够通过禅茶之味、习花之美、风雅之“寂”,在虚实之间体会中国宋元与江户时代的经典生活美学,感受那个浮华世代的风情长物和雅入东瀛的闲情逸致,感知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图|浮云艺术原创IP《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展沉浸展览现场
3
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5D沉浸浮世绘艺术展览,《浮世の梦》不是灵机一动的想法,更多是来自浮云艺术与顶尖数字创意团队过去多年的从业经历和经验。作为国内领先的艺术IP授权专家,浮云艺术自成立以来持续在与全球很多的艺术家做基于版权和IP合作的项目,也一直在研究和艺术相关的消费体验、消费场景,还有消费模式。
图|叁玖-香道表演
作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提供物,“体验是让每个人以个性化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伴随着消费升级,浮云艺术相信与科技结合的沉浸艺术与美学体验,将会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欢迎;从亲子美育到年轻人看展打卡,艺术消费将更加贴近人们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通过数字艺术,把东方艺术的美好打造成一场多感官体验之旅,给观众、艺术爱好者,以及对于美育、教育有更多的愿景和消费需求的家长和老师,带来更好的艺术呈现方式,成为《浮世の梦》作为全球首场浮世绘5D沉浸艺术大展的重要课题。
图|亲子美育教育区
同时,浮云艺术也希望能够通过大型原创IP《浮世の梦》,推动中国的原创艺术IP和世界对话,给中国的消费者和城市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作品,和更好的艺术表达形式。从而让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感受艺术,最终带动文创产业、旅游经济、文旅经济的发展,以及艺术生活化的提升。
方明,《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大展出品人、总制作人、浮云艺术CEO、中欧商学院EMBA
靳军,《浮世の梦》5D沉浸艺术大展总策展人兼出品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
承办此次浮世绘5D沉浸艺术展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岁末年初推出这样一个主题展览?
方明:我们整个展览的周期会从现在开始一直覆盖到明年春季,这个时间对于南方的气候而言,相对来说更加适宜大家观展。同时,在疫情期间出国旅行不太方便的时候,寒假春节去看展览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我们做《浮世の梦》这样一个项目,其实是经历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的筹备和筹划。我们要打造一个把唐宋的美学和浮世绘艺术放在千年的对话当中,通过这样的一个展览的创新模式呈现给大家。更多是可以看到通过一些作品和科技的创新,看到艺术作品在这一刻变得更加科技,更加性感、更加时尚,让很多这个观众可以很简单的触摸到艺术,了解艺术。
近些年沉浸式艺术体验持续在国内发酵,当一种新颖的展览形式首次出现时,人们会因好奇和新鲜感而不断去追捧;但当它成为一种常态时,观众的“胃口”就会难以满足,那么如何能够在此基础上做的出彩?这次展览最大的不同和创新在哪里?
方明:这次展览和很多的沉浸式展不太一样,很多的沉浸式展更多的是用设备和空间去完成一个数字化的场景体验。我们这次的展之所以定义为是5D它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我们是多场景深度体验,是科技加艺术加时尚,打通整个产品的创意和空间的体验,不单纯是一个用设备去完成的空间。更多的考虑到内容包括艺术作品的原创以及作品的本身,比如说浮世绘的原作版块,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和类型,还有江户时代的内容,包括一些日常生活的茶具餐具,我们都会陈列的这个空间。同时我们也营造了一些枯山水审美的这种日本园林风格的造景艺术或者是建筑艺术,放在一起来打通。第二,我们也把科技融入,跟它进行对话和交流。第三,我们也把更多好看的,我们认为跟中国文化更有共融和共通性的,比如说琴棋书画、香道、花道、茶道,我们把它还原在这样的展览的氛围当中。无论是从数字影像还是原作,还是场景的搭建和还原。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个让人觉得能够真正穿越的浮世绘和数字影像之旅。
我们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我们还增加了味觉和嗅觉。比如说茶花香道的老师和课程在里面进行表演,这个表演都带有很强的唐宋文化的这种传承。因此它有嗅觉,也有听觉,还有触觉等多方面的触达,所以才能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场景的差异性。这些独特的创意点,是我们的创新价值。
在选择展品上是如何考量和思考的,本次展览最想突出的是什么?
方明:在展品的内容上,我们考虑到了因为大家的艺术研究对于浮世绘的了解并不是那么专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希望让老百姓第一了解浮世绘当中的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和经典艺术家和代表作。我们刻意的在大量的作品当中,优先选择了很多类似于我们说的唐宋美学的内容、四大名著的内容啊,以及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因为在江户时代,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木刻,包括一些艺术,包括茶花香道,对他们整个江户时代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的连接和相互的影响。在当时的江户时代,大家出门聊三国,聊水浒的英雄是很常态的一个方式。所以我们这里面有很多的作品是选择了著名的浮世绘大师的一些和《西游记》、《三国》、《水浒》有关的内容和作品,这是我们的特色和特点。其中还包括嫦娥奔月,琴棋书画。不仅满足了大家对于浮世绘大师作品的诉求,同时也能满足更多的老百姓通过浮世绘了解中国的唐宋美学。
实现“沉浸式”效果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但也有声音说过多的技术会绑架人们的感官,很多展览被评价徒有“炫技”的视觉特效而内容空洞?您认为沉浸式艺术展究竟应该以科技为驱动,还是以内容为驱动?应该如何处理科技和艺术内容之间的关系?
方明:因为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的时代,科技改变生活,同时也改变艺术。所以科技和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在美的高度当中,他们是在一个山峰上是要汇合的。所以艺术、文学、绘画和科技都是人类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已经改变了生活,我们离开不了科技。而文学和艺术作品都在于人的主观和审美的诉求,所以这两个不同的价值观和诉求都会在艺术呈现当中,和我们现在做的这种沉浸的创新产品,在这样的模式当中有了更多的探索的可能,也有更多呈现的方法和手段。所以这个应该来说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流行的一个时尚,也符合大众对于艺术和科技的深层消费的需求,就是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果。我们有幸处在这样一个科技和艺术都繁荣的时代。
沉浸式数字要实现“人在境中游”的观战体验,这次展览运用了哪些“黑科技”和数字新媒体手段?
靳军:浮世绘是几百年前的作品,它就是纸上平面的作品。如何用新的数字化的手段去呈现,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课题。之前也有一些这个国内外同仁去做些尝试啊。所以那么我们通过什么角度去探索这样一个话题,如何把一个静态的现描的作品去呈现在现在新的数字化的动态的场景下,特别是我们希望呈现一个沉浸的环绕的这样一个空间的一个场景。大家知道东方的艺术,以这种平面的构建为主,都是从中国唐宋时上一直传过来,这种美学方式艺术方式也传到日本,特别是浮世绘把这种形式能够有很大的一个发展。描绘了当时很多人们的生活,包括一些文化方式,人们的一些日常的状态,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素材。如何构建一个集视听感受的语言环境,特别是一种沉浸的空间感受。实际上要加强整个的空间塑造,把当年的一种场景去设定到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能够以数字表现的空间里边。包括对于作品的理解感受,理解当时生活中动态的成分,逐渐形成一种生态。把这些东西转化到我们动态的影像视觉语言里,这个是我们在思考和克服的。
沉浸式的作品,把它营造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需要去理解这个空间的尺寸,理解整个的设备,理解光线的明暗。特别是沉浸的体验,是一个体验性的艺术,不像以前纯粹是视觉观赏,我们要探讨如何形成这样一个空间的影像效果,把这种效果能够去和技术去结合,特别是现在也增加了交互的方式,多了一些交互的传感,包括算法,让人们通过互动的方式去体验当年的一些美好的状态。通过这些影像和互动,在整个大厅里边也一样去营造一些声音,空灵的这种状态,让我们更好的去感受和体验当年浮世绘所描绘的场景,同时也会更好的更快的去欣赏更多的作品。因为在数字化的场景里你可以看到更多的巨幅的作品。因为原始浮世绘的作品是比较小的,它适合于这个局部的观赏,但是我们把它营造在数字化的领域里,通过这种光影色彩啊以及动态的变换,我们可以体会更加深刻。
浮世绘作为传统的艺术风格,通过这种形式的展览,会更倾向于年轻人吗?
靳军:实际上传统的艺术有它深厚的一个文化内涵,但是它的形式可能比较是一种经典的,但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形式会多种多样,很多新的东西出来。如何去利用我们新的一些形式方式,数字化的方式,以及大家能够欣赏的方式,把一些传统的精神通过这样新的方式让他们去感受和理解,这也就是把传统艺术中的经典的艺术带给我们年轻的朋友们。实际上这种感受也是通过点点滴滴的这种体验,能够去还原出来。
当时浮世绘很多这个艺术家这种创作,也吸收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和唐宋美学的一些精神,他们的内容中包括四大名著都有所描绘。日本浮世绘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又和我们中国自己创作的传统著作的这种形象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有他自己的一种特点。通过这样一种迂回的角度,可以使我们更多的艺术家和年轻朋友能够建立很好的关系。
图|《月百姿·孙悟空玉兔》月冈芳年33.2cmx25.5cm年(明治二十二年)
此作为浮世绘名画师月冈芳年所绘的经典佳作《月百姿》系列之中国经典文学著作《西游记》的“玉兔、孙悟空”。提到玉兔,总是与月亮密切关联,此时大大的粉色月亮挂在天宫上,如梦如幻。而此景场面不似原文中的紧张,倒是有和谐共舞的意味。毕竟玉兔是太阴星君的门下,带上金箍圈的悟空也不好发难。
《月百姿》这一系列是月冈芳年最后时光里的杰作,是一百幅以月亮为主题的绘画,但以月夜的人为主题的浮世绘更为贴切。它所描绘的人与月亮千姿百态,内容题材取自日本和中国轶事、历史事件和神话,对象极其广泛,包括著名的武士、美人、鸟兽、精灵鬼怪,丰富多彩。女性类的题材中,又分怀春少女、深闺怨妇,和各类在月光下谋生的美人。除了这两大类,还有在月夜奉命出征的将军、战败自杀的武士;还有很多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月亮主题:如嫦娥奔月的神话、观世音与南海月、赤壁之战、颜回夜读等等,可见当时日本文人和艺术家浓厚的中国情结。一百幅画面,一百个月夜、一百个视角,一百种姿态。或凄美,或悲凉,或宁静,或绚烂,“人有百思,月有百姿”,浮世绘不可多见的经典佳作。
图|《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37.9cmx25.7cm创作时间年(天保二年)此幅约为年复刻
《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是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经典之作,可谓家喻户晓。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幅画,但肯定有不少人把这幅画读作“神奈川/冲浪里”,是不是?但其实这几个字的正确断句应该是“神奈川冲/浪里”。“神奈川”指的是神奈川县,位于今日本东京西南部50公里处,“冲”和汉语里的“海湾”相通,而“里”在日语里是“背后”的意思,“浪里”即“波浪后面”。这幅画描绘的是“神奈川冲”的巨浪,即神奈川附近海湾中汹涌海浪的一瞥。
其实,这幅作品如此有吸引力还要一个原因“蓝色的海浪”,这个蓝色,应该说“北斋蓝”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甚至通过他这个特别的蓝色,我们可以辨认他其他的作品。北斋常在作品里使用这种蓝色,它可以被称为“贝罗蓝”的普鲁士蓝,后来也被称为“北斋蓝”,这种蓝色有神秘而独具魅力,后来在浮世绘中被广泛使用,但也是相对比较新的颜料。它的制作方法最初并不为人所知,直到18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将银、铜、铅等原料和代替血液的牛肉混合才制作出来,渐渐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图|《通俗三国志之内刘玄德北海解围》歌川国芳76.8cmx35.8cm年(安政六年)
此作是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所绘的“武者绘”,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刘玄徳北海救孔融”的著名桥段,人物之生动,场面之震撼,可谓传世佳作。所谓“武者绘”是根据民间传说以及中国古籍编撰的勇武打斗故事,飞檐走壁的古装英雄是江户平民们十分喜爱的题材。如果说歌川国贞是歌川派衣钵的忠实继承者的话,那么,同门歌川国芳则可谓另类。他的制作涉及浮世绘的所有题材,但在“武者绘”方面可谓浮世绘巅峰,被称为“武者国芳”。这幅作品是“三国志”系列之一,于年绘制,是他晚期的作品。此幅作品均由三联画组成,“刘玄徳北海解围”是三国中“刘玄徳北海救孔融”的一篇。孔融施救陶谦不成,反被黄巾的余党包围,立刻派太史慈求援去平原求援,于是刘备立即来营救,解决了北海的危机。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浮世绘构图风格的主要特点在于定格歌舞伎的舞台亮相或美人的瞬间姿态,讲求画面的均衡感和最佳静态效果。歌川国芳打破传统“联画”的构图规矩,不再是相对独立的三个画面,开创了类似于今天“宽银幕”的手法,宽阔的整体场面以空前的气势令人心绪振奋,显示出非凡气魄。同时,他还有意造成画面的不稳定感,运用细密的线条构成繁复的节奏韵律,让画面充满新奇的视觉魅力。
图|《通俗三国志英雄吕布》歌川国芳36.8cmx25.2cm年(天保七年)
此作是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所绘的“武者绘”,人物形象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吕布,通俗三国志系列是三国的日本化演绎,是歌川国芳描绘武者的代表作之一。所谓“武者绘”是根据民间传说以及中国古籍编撰的勇武打斗故事,飞檐走壁的古装英雄是江户平民们十分喜爱的题材。如果说歌川国贞是歌川派衣钵的忠实继承者的话,那么,同门歌川国芳则可谓另类。他的制作涉及浮世绘的所有题材,但在“武者绘”方面可谓浮世绘巅峰,被称为“武者国芳”。
此作描绘的三国志人物为名振四海天下无双之英雄吕布。此作中的文字叙述道:吕布攻陷长安,并追从与陈留关守之张邈,攻兖州,得三城。曹操身处徐州听闻此事,便率军前往濮阳。途中吕布截击,大败曹操。当夜曹操攻打吕布陈屋,不料又被吕布反将一军。危机之际,典韦前来救阵,为曹操杀出一条血路让其逃。画中呈现的就是吕布怒发冲冠骑马将矛指向倒下的敌人的一瞬,武者动态充满张力,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图|《月百姿·曹操》月冈芳年33.2cmx25.5cm-年(明治十八年-二十五年)
此作为浮世绘名画师月冈芳年所绘的经典佳作《月百姿》系列之中国文学经典题材:“曹操”,赤壁之战前,充满悲凉气息的夜,曹操凝望着满月,悲壮而凄美。《月百姿》这一系列是月冈芳年最后时光里的杰作,是一百幅以月亮为主题的绘画,但以月夜的人为主题的浮世绘更为贴切。它所描绘的人与月亮千姿百态,内容题材取自日本和中国轶事、历史事件和神话,对象极其广泛,包括著名的武士、美人、鸟兽、精灵鬼怪,丰富多彩。女性类的题材中,又分怀春少女、深闺怨妇,和各类在月光下谋生的美人。除了这两大类,还有在月夜奉命出征的将军、战败自杀的武士;还有很多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月亮主题:如嫦娥奔月的神话、观世音与南海月、赤壁之战、颜回夜读等等,可见当时日本文人和艺术家浓厚的中国情结。一百幅画面,一百个月夜、一百个视角,一百种姿态。或凄美,或悲凉,或宁静,或绚烂,“人有百思,月有百姿”,浮世绘不可多见的经典佳作。
月百姿取材于《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主角军阀曹操(–年),再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夜凝视着南屏山满月的情景。说到掘墓,曹操是有名的摸金大校尉。为了养兵,他背上掘坟骂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正是一世枭雄的写照。在中国的戏剧中,他长期以来是白脸角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他此刻所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此刻所愿。只是奈何最终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END
往期推荐揭秘全球最成功的创业企业|胡润研究院《全球独角兽榜》发布哪些投资机构最擅长捕捉独角兽?|《全球独角兽投资机构百强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