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渭南市临渭区贠张逸夫小学田花玲
弹指之间,线上教学已有一月之余。无形的网络,一头牵着学生,一头连着老师,让师生隔屏传递知识,沟通感情。如何隔着屏幕调动孩子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让孩子走进名著,爱上阅读。选择好的方法是关键。通过教学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古典名著,我有了一些点滴收获,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悬念,激趣助读
四大古典名著,片段精彩,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如《草船借箭》一课,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悬念,教学中应抓住这些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不失为一种快捷的阅读方法。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1.周瑜为什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2.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3.诸葛亮和周瑜到底谁聪明?让这些疑惑悬在学生脑海,从而激起学生急于解开疑团的强烈欲望。疑团解开后,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拓展,如《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刮骨疗毒”等,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教给了学生阅读名著举一反三的方法。
二、品赏语言,走进人物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外衣。体现着人物性格多方面的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景阳冈》中武松栩栩如生的形象,让人过目难忘。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武松喝酒”这一片段时,我先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单找出描写武松语言的句子:“你如何不卖酒给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有大虫,我也不怕。”然后让学生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句子中去细嚼慢品,反复体会。这样武松豪爽、倔强、勇敢、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眼前。自然而然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捕捉契机,以篇带本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好章回体小说的思想内容,单靠教材内有限的章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阅读的脚步走向课外。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后及时向学生推荐《水浒传》这本书,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带动多个故事,进一步了解人物间的关系,全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与英雄好汉们交朋友,从而进一步感受《水浒传》这部名著的魅力。
四、成果展示,提升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阅读水平提高了,笔下自然就会神采飞扬,自然就会在阅读作品中尽享读书的乐趣。线下让学生在读好名著的基础上,做好读书小报、读书卡、写好读后感、读书心得、制作精美书签……完成后拍成照片分享到班级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