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敢我与王汝梅先生上

在与师友的通信(电邮不计)中,王汝梅先生所写信仅次于刘辉兄、卜键兄和魏子云先生,数量排在第四位。计总68封:

王汝梅教授

⑦年:5月7日,6月30日,7月25日,8月7日,8月17日,8月25日,10月20日;

?年:1月4日,1月16日,4月13日,5月5日,5月17日,5月28日,6月29日,7月18日,9月1日,9月30日,12月15日;

②年:1月4日,2月15日,10月15日;

②年:9月28日,11月5日;

①年:12月5日;

②年:1月10日,4月8日;

③年:元旦,7月13日,12月11日;

①年:7月3日;

①年:11月11日;

①年:11月22日;

⑤年:4月23日,6月24日,7月24日,11月22日,12月5日;

①年:元旦;

③年:元旦,8月29日,11月11日;

③年:元旦,元旦,9月30日;

⑤年:元旦,3月20日,3月24日,4月9日,12月30日;

③年:元旦,1月6日,4月10日;

①年:元旦;

②年:元旦,4月25日;

④年:3月20日,9月16日,10月3日,12月16日;

①年:12月20日;

①年:12月14日;

①年:4月15日;

①年:12月25日;

①年:4月15日;

②年:5月3日,5月8日;

①年:6月5日。

①年:2月22日。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

年3月13—18日,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我年由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徐州市文化局小说戏曲研究室工作,代表业师郑云波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

与会人员下榻在湖北省三招,我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李庆西、山东《戏剧丛刊》编辑部王晓家同居室。

其时我刚出茅庐,人微言轻,在会上没有发言的机会,也很少会间的交流,仅与李庆西、王晓家、陈飞(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级本科生,杭州大学中文系刘操男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接谈甚恰(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陈飞、吴敢、李庆西)。

年3月吴敢、李庆西、陈飞合影于武汉

后来在金学界颇有名望的宋谋玚、王汝梅、侯忠义、黃霖、周钧韬、陈昌恒、罗德荣等,还有以后过从甚密的陈美林、王永健、鲁德才等都在会上,可惜均未能相识。

当时,云波师正与江苏人民出版社约定,筹划编著一部《中国古代小说辞典》,便以实战代课业,要我承担宋元话本、长篇小说和小说论著三部分的编撰。宋元话本计有条,利用现成资料,依据体例,采撮删合,写来顺手,年春交出版社,是本书交稿最早的一部分。

小说论著截止年底,亦得条,叙录琐细,评判尤难,颇费斟酌,成文匪易,可惜本书出版拖延八年,新著迭出,不及续补,只好割爱。

长篇小说,即所谓通俗小说、章回小说,总成条,是本辞典最大的一个部类,也是最难写好的一个部类。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阿英《晚清小说目》以外,簿录记载尚多,而公私藏书,未见著录者亦夥,为了将这一部分写出当代水平,除了全数收集现有出版资料外,我几次北上京师,中入郑州,南下金陵,西溯武汉,将这几地各大图书馆的馆藏小说,叙录一过,采摘入编,共补缀未见著录小说近十目,增添小说版本数百款,新得小说内容提要数十例。

《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

我因此阅读了不少《金瓶梅》的版本,对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有一粗浅的认识。汝梅先生提交会议的论文正是《再谈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自然引起我的注意。而张竹坡家世生平的缺失,更是引发了我的兴趣。

返徐以后,得到云波师的赞许,计划将《中国古代小说辞典》条目拟稿完毕和硕士论文分解为单篇竣工后即入手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

就在此时,5月14日收到汝梅先生5月7日信,说他会后在汉口到上海的长江客船上与陈飞等结伴而行,方知我在徐州市文化局工作,因此要我查访张竹坡的家世著述和新版本的《铜山县志》《徐州府志》,尤其是彭城张氏宗谱和张竹坡的诗集《十一草》。

于是,我停下手中事宜,全力投入彭城张氏的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访求,在很多友朋的惠助下,5月29日终于在铜山县罗岗村张伯吹先生处访得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接着,又访得多种彭城张氏文献。6月25日发汝梅先生函,报告了此一发见。

7月4日收到汝梅先生6月30日信(参见下图),云:

年6月30日王汝梅信函

吴敢同志:

六月二十日大札收悉。您以一种极其兴奋的心情,让我先知您的发现。我想亲去彭城盼望找到的材料,您均已发现,使我感到同样兴奋。您为竹坡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向您致以亲切的慰问。

我的拙文《再谈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已初定在我校学报刊出。《张竹坡家世考略》,如能赐稿我校学报,我想一定是欢迎的。盼能挂号寄我,我阅后转交学报,争取和《再谈》同时发表,以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反响。您如直接寄给学报编辑部,他们也要交我写评审意见。

我对竹坡生平思想及评点的研究,已耗去五年的光阴,因占有材料有限,对其生平只作了大略考证。请参见《文艺理论研究》、2期与《再谈》。您凭据《族谱》确认竹坡生于,卒于,年二十九。我的考证判断卒年约四十五岁左右。关于道深、道渊等家系,我曾见马隅卿先生划一张表,较简略。

我们编的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的资料书,是以张评为主体,兼具《金》书会评、竹坡研究资料、《金》书明清研究资料三种性质。编辑正在审稿,争取年内或明春出书(这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国内,可能另有人在编《金》书研究资料,但不会与我们重复。也不怕同时出,或谁先谁后。是在北京一家由出版社出。您如同意,我想把《张竹坡年谱》(吴敢编)、张竹坡诗文补入上书。如同意,请您复印或复写一份寄来。

愚见,《张竹坡家传汇编》《张竹坡家诗丛钞》可以缓。您从张竹坡生平、家世角度,我从张竹坡小说理论角度配合起来撰写一批论文,在有影响的刊物上连续发,以引起重视。

现在知道和了解张竹坡的人太少,待学界了解、公认了张竹坡的地位,再出《汇编》《丛钞》。您如同意这种研究计划,待我们把张竹坡论文写出若干、发表若干篇后,可以我们二人名义编一本《张竹坡研究论文集》(后附一部分资料,也可只收我们二人的论文)。

我于五十年代初在徐州参加高考,又在峄县、枣庄一带工作过,彭城也可以说是我的故乡。您在南,我在北,期望在短时间内、共同完成对张竹坡的研究。

学界也有不正之风。、2期文艺理论研究发表我的关于张竹坡一文后,引起了学界对竹坡的注意。此后有人参考了拙文,在写书时写入张竹坡,但只字未提我的拙文。我撰文,如有受别人启发或有人提供了资料,均注明,决不掠人之美。

您发现了《族谱》等资料,今后我如有引用,当均注明您发现的劳绩。因有不正之风,这些材料,在公开发出之前,仍应控制一定范围。因有共同的研究目标,我谈的计划、设想,也是先此呈闻。

六月二十八日拜阅大札。六月二十九日来大连。今日在大连复信。约七月六日,即可回长春。

辽宁春风出版社已出十五种明末清初小说。《明清小说论丛》第一辑也已出版,其中有拙文:《鸳鸯针》及其作者初探。待买到该书后,寄上请指正。辽宁出版社于去年和今年六月已开两次明清小说座谈会,我都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王利器先生应邀莅临。多次向王先生请教,受益匪浅。

顺颂

撰安

汝梅

六月三十日匆草于大连

年6月30日王汝梅信函

汝梅先生每有长信寄来,此即为其一。此信提供了很多学术信息,也提出了很好的合作建议。当年希望合作研究张竹坡与《金瓶梅》者,还有刘辉、周钧韬、邓星雨诸兄,可见学界对此课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