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义灿星河,老乐斗胆鼓唇舌,咱们继续侃三国,品生活。到了《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被无数三国迷视作第一男神的关羽关云长,终于开启属于他自己的独立英雄传奇了。尽管在此前的篇章中,关老爷的形象始终高大威猛,但如果只看此前的内容,关羽不过就是员上将,诸侯打不了的华雄,他一杯酒没凉的工夫,就拿下了,打吕布也是毫不畏惧。但你要说关羽在此前展示出了什么超凡的品格,实话实说,并不多,云长公之所以能被后世封神,成为忠义的化身,最关键的就是屯土山约三世之后的一系列作为。
所以,在本回目一开篇,毛批就直接提出了一个问题,说关羽本来就是汉朝的忠臣,为什么要跟张辽提出叫“降汉”呢?难道他此前不是汉臣,不为汉朝效力?当然不是,所谓的降汉,是为了跟后面的“不降曹”直接对立起来。也就是说,曹操跟大汉,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句话,就把曹操的真面目揪出来了。别看曹操口口声声,我就是汉,汉就是我,还把荀彧比成张良,把徐晃比成周亚夫,一副汉朝代言人,拯救者的样子,但在关羽眼中,那只是忽悠人的把戏。
为了继续证明这一点,毛批拿出了一大群人作对比,首先说吕布、袁术这群没脑子的,不降汉也不降曹,就是自己想干嘛干嘛;而张绣、张鲁和韩遂这些二三流诸侯,他们名义上是降汉了,但实际上,就是降曹;再看张辽、许褚、郭嘉、程昱以及华歆和王朗这些先后为曹魏势力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将,压根就属于汉朝跟我没关系,知道老板姓曹就行;似乎在曹操手下,只有荀彧和荀攸叔侄是一心向汉的,可他们误以为操就是汉,汉就是操,把自己的一腔抱负,全都寄托在曹操身上,最终却落得个凄惨结局。
只有关羽,很清晰地看到了,也毫不客气地提出来了,汉是汉,曹是曹,别往一起凑合忽悠我。按照毛宗岗老先生的所发,这是关羽的十分学问,十分见识,不是熟读《春秋》的圣贤,说不出这种话。这么一对比,文武综合素质,谁能比得了关云长?就算是荀彧荀攸这样的智囊,也在这方面,逊色不少吧?但就算关羽这态度,曹操依然对关羽始终不渝地厚待。
为此,毛批特意在最后又拿袁绍和曹操对比,因为关羽和刘备兄弟失散,关云长在曹操那里过得不错,可是刘玄德却在袁绍身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袁绍这人就那样,高兴了对刘备好得不行,不高兴了,怀疑了,立刻就能让人把刘备绑上,随时开刀问斩。如此反复无常,拿不出个准主意的家伙,怎么可能斗得过曹操?甚至再假设一句,关羽可以做到降汉不降曹,但让他降汉不降袁?不可能!拿袁绍和关羽挂钩,那就是侮辱关二爷。
说到这里呢,这一回毛批给咱们普通人最现实的经验,也就很明显了,不少人都说曹操对关羽的追求,跟情感世界的恩怨纠葛是想通的,因为曹操不是关羽的“菜”,所以曹操怎么对关羽好,充其量只能是暂时得到他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心。因此,老乐建议各位想要追求心中男神女神的年轻人,少喝点什么软磨硬泡,坚持到底就能赢得真爱的“鸡汤”,你的心上人一旦说出了很直接果断的话把你拒绝了,那就跟关羽“降汉不降曹”的态度一样,就算你暂时拥有了她(他),你不也跟曹操一样,就是关羽的“备胎”而已吗?